中国各地过年的习俗丰富多样,既有共同的传统习俗,也有各地的独特风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过年习惯:

全国各地都有置办年货的习惯,包括吃的、穿的、用的、贴的等。

腊月二十四是扫尘的日子,人们会进行大扫除,寓意“除陈布新”。北方小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

人们会在除夕前贴春联、福字,增添喜庆氛围。

除夕夜,家人团聚吃年夜饭,守岁至深夜,寓意驱邪迎祥。现在变成了全家一起看春晚,虽然只是开着电视机,也未必看,但是一定会坚守到难忘今宵的歌声。

大年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

春节期间,很多地方有祭祖的习俗,表达对祖先的缅怀。

北京:除夕夜放鞭炮,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初一吃饺子,初二祭财神。

东北:除了吃饺子,还有杀猪菜、冻梨等特色食物,春节期间还会进行冰雪活动。

广东:初一早上吃斋,初二回娘家,春节期间有舞狮、舞龙等表演。

福建:初一吃年糕和汤圆,寓意年年高升和团圆。

四川:除夕夜有守岁、放鞭炮的习俗,春节期间还有灯会。

浙江:初一吃汤圆,初二回娘家,春节期间有舞龙舞狮表演。

每逢过年,千里赶路,只为那那一顿年夜饭。

很多生活的异地的人,很早就开始准备这次的千里走单骑了,当然很多时候是全家小分队。

提前半个月,开始抢票,近的地方基本不用抢。

现在国家的火车方面的运力也大大增加了,不会出现以前,买不到票无法回家的情况。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经常看新闻里出现很多人年夜饭在火车上吃饭,年初一回家,以及通宵达旦排队买票的情况。

现在很多人也学聪明了,出现了反向的过年的情况。

很多人在上海工作,每年提前个把月,把父母从老家请过来,全家一起在上海过年啊。

父母总是相对时间上好安排,过年的时候,往上海来的火车票和飞机票都好买很多,也比离沪的便宜很多。

整个春节假期,上海可能过年的气氛不浓厚,可以开个车,去周边江浙地区找个水乡古镇过年。

安徽、江苏和江西的人员主要向上海和苏南地区流动。

湖南、福建、广西的人员主要向广州和深圳流动。

山东、河北、河南和东北主要向北京、天津流动。

每年的除夕睡觉总是过了十二点,等爆竹声渐渐离去了好睡觉。

每年年初一,我们习惯都起的很早,基本不到七点都要起来了。

儿子还在睡觉就被我叫了起来。

然后,全家吃完了早饭,就往父母家去了。

这时的路边的各种商店都紧闭着大门。

每年这时候,几乎没有商店开门的。

只有个别超市和熟食店才会在年初一这样的时间营业,水果店也会开门的。

到了年初三以后,各种店才会慢慢的恢复,到了元宵节以后,马路上才会和年前一样。

这是每年最安静的街道,路边行人也减少了很多。

我们在街道上走着,偶尔有几个人从身边走过。

身边经过的小孩,都感觉是喜气洋洋的,他们是最乐观的人。

很快到了,父母家。我们给爸妈拜了年,儿子拿到了红包。

我们到了父母家,看着电视,吃着花生瓜子。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