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炕边,轻轻地拍了拍宝珠的小脑袋:“宝珠乖,妈妈一会儿就回来。”
郑锦对着严越和宝珠笑了笑,便跟着小吴匆匆离开了。
屋外,风雪更大了,呼啸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
小吴在前面带路,郑锦紧跟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里。
小吴回头看了一眼郑锦,见她步履艰难,心中有些过意不去:“嫂子,路不好走,你慢点……”
郑锦只是摇了摇头,坚定地说:“没事,救人要紧。”
很快,他们就到了小吴的住所,一间低矮的土坯房。
郑锦并没有马上进去,而是站在门口。
小吴立刻会意,推开门,对着屋里喊道:“都赶紧的,把衣服穿好!嫂子来给小刘看病了!”
屋里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伴随着几声压抑的咳嗽声。
片刻之后,小吴才侧身对郑锦说道:“嫂子,进来吧。”
郑锦这才迈步进了屋子。
郑锦本以为大通铺,还都是男人的宿舍会很难闻,但没想到里面很整洁,也没有什么异味。
在小吴的带领下,郑锦来到了一张靠墙的床铺前。
小刘很年轻,他躺在床上,脸色潮红,呼吸急促,眉头紧锁。
由于体温过高,小刘嘴唇干裂,甚至能看到一丝丝的血丝。
郑锦没有多言,放下医药箱,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个白色的小瓷瓶。
她甚至都没有把脉,直接倒出两粒褐色的药丸,递给小吴:“先让他把这个吃了。”
这是她根据家传药方,结合这个年代的药材情况,改良后制作的退烧药,药效比一般的退烧药要强不少。
小吴接过药丸,小心翼翼地喂小刘服下。
郑锦又从药箱里拿出一瓶用高粱酒浸泡的药酒,递给小吴:“用这个擦一下他的手心、脚心和额头,可以帮助降温。”
小吴连忙接过药酒,小心翼翼地打开,一股浓郁的酒精味瞬间弥漫开来。
他倒了一些在手上,再次仔细地擦拭着小刘的手心、脚心和额头。
郑锦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缺医少药,这个冬天要难熬了。
想到这个冬天,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因为缺医少药而受苦。
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在郑锦心中翻涌,她决定要做些什么。
回到家,郑锦拿出一个用蓝布包裹的小包袱,打开,里面是一沓厚厚的钱币,这是她全部积蓄的一半。
她把钱递给严越:“我想用这些钱,买些草药,给生病的同志们制些药。”
严越接过钱,沉静的脸上看不出情绪,他知道郑锦的性子,一旦决定了的事,就很难改变。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郑锦拉进怀里,在她额头上轻轻印下一吻。
简短却包含了无限的温柔与支持。
随后,他转身出门,高大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中。
郑锦也没闲着。
最近,她和附近的牧民们走得很近。
那些淳朴的哈萨克族人,逐水草而居,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前些日子,郑锦用针灸之法救了一个难产的妇人,自此,便彻底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他们常常会送些羊肉和羊皮到郑锦家门口,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作为回报,郑锦也常常去他们的毡房免费看诊,一来二去,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郑锦找到了阿娜尔的大婶,她对草药十分了解。
郑锦便拜托阿娜尔大婶帮忙收集一些常用的草药。
阿娜尔大婶爽快地答应了,还热情地邀请郑锦去她家做客。
在严越和郑锦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多久,基础的草药就凑齐了。
郑锦立刻开始行动,她将草药仔细地分类、炮制,然后按照祖传的药方,结合这个年代的实际情况,制作了一批基础的药物,比如退烧药、止咳药、感冒药等等。
这些药,她都免费发放给了基地里生病的同志们。
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基地。
人们对郑锦的举动充满了感激,他们亲切地称她为“郑大夫”。
郑锦的医术和善心,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郑锦看着一张张感激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她知道,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年代,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彻底在西北基地扎下了根。
她不再是那个穿书而来的“炮灰前妻”,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新的生活,也改变着周围人的命运。
一个来自未来的中医,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