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水帘洞。

“战天斗地?斗战胜法?”

“天地同源,万气本根,术法同源,万道归一!”

孙悟空盘坐在洞内的石椅之上,金眸紧闭,心中默默回忆着酆都大帝传授给自己的斗战胜法。

一边苦思其中的道途意境,一边默默回忆着酆都大帝那一拳的风采。

“万法大道,终归学浅,道法归一,才是大道之巅。”

“引以大术之中,便是三千大术归本源!”

“大道朝天,可这万千大道归一,俺老孙怎么就悟不透其中的道理呢?”

孙悟空一边苦苦冥思,一边却心中惆怅。

纵使他天生灵明心智,但对于酆都大帝的传授以及展示的拳法,依旧有些不为所知,总觉得云里雾里。

二人境界相差太大,终究隔着一层鸿沟,并且酆都对于猴子的术法教学,总是云遮雾绕,这就让孙悟空百思不得其解,并且还有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如此。

孙悟空不曾质疑酆都大帝的神通术法和道韵感悟,在他的心中,酆都大帝已然是自己此世唯一所追随之人,对于其对于自己的指点,以及帮助,猴子都深怀感激。

尤其是对于神通术法道韵功法的指点,不论是当初的混沌法还是现在的斗战胜法,亦或是那一拳所展示的三千万年的道韵感悟,对于他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甚至是视若珍宝。

“俺老孙乃是天生地养,就不相信还参悟不了这神通术法。”

“大帝于我恩重如山,若是俺老孙受他亲传,却不得要领,岂不是给大帝脸上抹黑,丢了他老人家的脸面?”

猴子心中暗暗苦思,更是坚定了自己要融会贯通,学而精进的决心。

摒弃心中杂念,孙悟空渐渐安抚心中的思绪,对于神通术法,神功大术,他本就有着极强的感悟。

天生地养,灵明石猴,这便是他天生所拥有的傲人悟性。

再加上他那本就桀骜不屈的个性,事事务必要求自己出类拔萃,名列前茅。

当初跟随菩提老祖学艺,猴子便是一颗赤子之心,但求长生之术,细细钻研,这才有了如今的傲人战力。

是以,这也使得他在道韵神通之术方面,总是强于他人。

结合酆都大帝的教导,猴子也开始渐渐收敛了自己的心性,懂得了隐忍,事事三思而后行。

综上如此,孙悟空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这也让得他对于道途和道韵的感悟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

石椅之上,金猴明悟,周身道韵悠然,天地灵气好似那穹天玉露,宝象神通,在这水帘洞中不断凝结。

三千道法心中悟,天地神通在我心!

地心通,天地通,神通术法,皆在其中。

“嗡嗡嗡……”

随着孙悟空的潜行领悟,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之中飞逝而过。

水滴石穿,气海臣服。

且不闻,白浪滔天,松柏好似擎天柱。

且不听,道法臣服,万物本源天地通。

无形之中,一场悟道契机,在这洞天福地花果山之中徐徐飘荡而出。

自古悟道者,皆是心通神明之辈。

七十二门门道道,三十三术法神通。

有大地同源升腾而起,形成一道七彩神韵,悬挂在花果山上空。

有神光术法,在水帘洞内乘风而起。

孙悟空灵海空明,不断的回忆着酆都大帝之前对于自己的教导:

“你这猴子,还真是不知湉嗤,不过你却是意会错了。”

“千门大道,万门术法,终究不过是术法同源。”

“想着多多益善,身具万法,不过是囫囵吞枣,参悟不深。”

“此等眼界终究是有些狭窄了。”

“法并非越多越好,所看重是对于术法的钻研和对道途的领悟。”

“正所谓,一法出,万法破!”

“这才术法大术真正的巅峰造极!”

“……”

咔咔咔!!

刹那间,猴子体内仿佛传出一道浓厚炸响,体表之上道道金光不断浮现而出,三寸之上,仿佛有金莲显化。

随着对于道途的感触,他心中对于酆都大帝的那一拳,似乎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看似朴实无华的一拳,实则,已然是返璞归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