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四合院儿,原来一共有三进。

住在第三进的居民,嫌从前门儿走不方便,后来就从后门儿出入了。

前院儿也不怎么过来,只是每个礼拜开会的时候能见上一见。

刘若彤的父亲在粮店工作,母亲则是商店的售货员。

他们家的条件,在当时普通老百姓里边,算是中上等水平。

前些年刘若彤母亲退休了,让女儿接的班。她这才从北大荒返城,回到了北京。

他们家住的是西厢房,中间是堂屋,两边两个卧室都很大。

老两口子,在自己卧室里拉了一道帘儿,摆上单人床给小波住。

左邻右舍都在院子里围着小波看,几个大娘对小波稀罕得不得了。

“小彤,你可真有福气啊。捡了一个这么俊的大小子。”

“这小伙子怎么长的,白白嫩嫩的哪儿像个农村人。就是咱北京,也生不出这么帅气的孩子。”

“小子,喜欢这儿吗?咱这儿可是北京!中华人民共合国的首都。”

“小波,叫王爷爷。”

“王爷爷好!喜欢是喜欢……就是人大多了。”

“哈哈哈……这跟你们农村可不一样。小孩子嘛,适应得快。再一个,必须得会说普通话。”

“赶明儿,爷爷带你去喝碗豆汁儿。爷们儿,一碗下去保准你成为北京人。”

“哈哈哈……”

刘若彤父亲性格内向腼腆,是大院儿里公认的老好人一个。

他虽然不善言辞,但对小波很亲。刘若彤妈妈姓于,刚开始她很有意见,曾对女儿收养小波坚决反对。

女儿老大不小的,返城好几年了也不找对象,本来就让她够上火的。

今后带着个大小子,还怎么嫁人?

但是,一个是拗不过他们父女俩。

等看到小波往当院儿一站。

那模样儿、那气质……于妈妈心里的怒气,顺着天灵盖儿跑了个干干净净。

她也不哭天骂地了,也不摔盆儿砸碗儿了。拉着小波的手,挨家挨户地上门儿做介绍。

她后来还冒出个大胆的想法,说不应该让宝贝女儿收养小波,应该让他们老两口子来收养。

这样,小波就成了老刘家的义子,刘若彤的弟弟。

一家四口,儿女两全、其乐融融的多全乎!

小波倒无所谓。这样的话,自己还能长一辈儿呢。

可刘若彤说什么也不干!

刘若彤父亲也站女儿一边,气得于妈妈抱着小波直哭。

弄得小波苦着脸,求救似的看着刘若彤。

最后,还是刘爸爸出言相劝:“行啦!孩子刚进家,你这是作什么嘛!”

“我知道,你一直为没能给我们老刘家生个儿子,心里有疙瘩……”

“你知道还不向着我?”

“因为这,你妈活着的时候没少指桑骂槐地。我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在你们家抬不起头来!呜……”

“我可没说过一句难听话啊。”

“都这个岁数了,您还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政府是你家开的?手续也办不了啊。”

“行了行了,别吓着孩子。小波他们颠簸一路了,做饭去吧!”

妈妈没当成,还是叫于奶奶了。

虽有个小插曲,但小波的进京之旅很顺利。

胡大却遇到了点儿麻烦。

他们修士有规矩,不能直接进京城。所以在中途下车后,云阳子带着胡大先去办手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