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李老爹和老林客气了几句,就和石头告辞先走了。
从县城到镇上,也得将近一个时辰。
镇上就更不用说了,街上几乎没有多少人。
就是有也是匆忙而过,一点过年前热闹的景象都没有。
这时街上过来一队人,抬着一顶小轿路过。
不知是哪一家的女眷,出行这么大阵仗。
李老爹和石头站在路边,让轿子先过去。
这时就听旁边有人说道:“真是攀上高枝了,这赵家是要发达了哟。”
李老爹不解的问道:“这位老哥,这是谁家的家眷?镇上还有这么有头面的人物。”
李老爹也是在镇上住过的,镇上有头有脸的就这么一两家,真没听说出现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你不知道,这是原先粮店赵家的闺女,不知赵家通过什么关系,攀上了县里的驻军统领,把闺女送过去当了那统领的屋里人,赵家在县里又开了粮店,这下算是发达喽。这肯定是年前回娘家送年礼来了,瞧瞧这排场摆的。”
老爹和石头对视一眼,都听明白了。
原来是和宋文涛定亲的赵家姑娘赵诗雅,莫非退亲后赵诗雅就另攀了高枝。
这个事石头心里门儿清。
宋文涛为了显示出他的优越感,主动张罗帮石头买米,没想到时机不对,惹怒了赵家。
由此两家退了亲。
宋文涛因此特别恨石头,又怂恿几个地痞无赖找石头麻烦,没想到反有死有伤。
宋文涛又被地痞无赖找茬,在镇上也混不下去了。
至于详情如何,李老爹和石头也不清楚,更没兴趣知道。
出了镇子,俩人加快脚程,很快就到了小梁村儿。
俩人先回了家。
老爹打开锁,院里被折腾的乱七八糟,一地的落叶。
李老爹的房子,院墙还是建的很结实的,可架不住有人跳墙进来搜刮东西。
这会儿,院子里,屋里,能用的可真是一点儿不剩了。
今天俩人肯定得在这儿住一宿,石头先拿扫帚把院子扫了下。
不一会儿听到院门外有人喊,“是李东家回来了吗?”
李老爹忙从西厢房出来,把门打开一看,是隔壁的李大娘。
“真的是东家回来了,听到这院儿有响动,以为是又来了歹人呢。”
以前李老爹和虎子在家时,有时懒得做饭,都是让李大娘帮着炒俩菜。
而且李大娘还租种着他家的地,可以说两家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石头喊了声人,请李大娘进了院儿。
李老爹问道:“老嫂子,最近家里怎么样?快年底了,我瞅村里咋连个声响都没有。”
李大娘唉声叹气,“有啥声响啊?倒是哭声天天有,东家还走吗?”
也不知为啥,看到李老爹回来,李大娘都感觉有了主心骨。
“走,喜鹊还怀着孩子呢,她娘不在了,我得在身边看着,要不然不放心呐。”
一听说李老爹还要走,李大娘眼圈儿就红了,“东家,我家二小子到现在都没回来呢,今年您大发慈悲,不收我们的秋粮,可明年咋办?”
李老爹忙劝道:“到明年再说,家里还有粮食不。”
“听了东家的话,今年存的粮多,现在掺着菜,也能每天凑合吃上一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