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成功击退了司马懿的进攻,但东吴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战后,孙权忙着安抚伤亡将士的家属,给予丰厚的抚恤。
与此同时,曹操在许都对此次失利大发雷霆,将司马懿狠狠斥责了一番。但司马懿却冷静地分析局势,向曹操进言,认为东吴虽胜,然国力损耗,此时应休养生息,以待时机。曹操听后,虽怒气稍减,但仍对司马懿的失利耿耿于怀。
孙权这边,为了防止曹操再次突袭,决定加强长江防线的防御工事。他下令征集民夫,日夜赶工。一位老工匠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累倒在工地上,孙权亲自前去探望,老工匠在病榻上仍心系工事,让孙权深受感动。为了表彰老工匠的贡献,孙权下令给予他的家人丰厚的赏赐。
在加强防御的同时,孙权也没有忘记发展内政。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耕。然而,这些改革触动了一些贵族的利益,他们暗中勾结,企图破坏改革。
孙权察觉到了这股暗流,他不动声色,暗中调查,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在一次朝会上,孙权当着众臣的面,揭露了贵族的阴谋,将为首的几人严惩,以儆效尤。但其中一名贵族的儿子,为了替父报仇,纠结了一伙亡命之徒,试图刺杀孙权。好在孙权的侍卫警觉,提前发现了刺客,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将刺客全部制服。
此时,刘备在蜀地也面临着一些难题。他的属地发生了旱灾,粮食歉收,人心惶惶。孙权得知后,不计前嫌,派出使者送去了一批粮食和物资,助刘备度过难关。刘备对此感激不已,两国的联盟更加稳固。为了表示感谢,刘备也回赠了东吴一些珍贵的药材和马匹。
曹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又蠢蠢欲动。他派出使者前往东吴,试图劝降孙权。孙权当着使者的面,将劝降书撕得粉碎,表明了自己坚决抵抗的决心。使者灰溜溜地回到许都,添油加醋地向曹操描述孙权的强硬态度,曹操怒不可遏。
曹操见劝降无望,决定再次出兵。这一次,他派出了自己的长子曹丕领军。曹丕年轻气盛,急于立功,刚到东吴边境,便贸然发动进攻。
东吴将领们按照孙权的部署,诱敌深入。曹丕不知是计,一路追击,结果陷入了东吴的包围圈。在包围圈中,曹丕拼死抵抗,但曹军伤亡惨重。一名曹军小将为了保护曹丕,身中数箭,仍高呼“为主公而战,死而无憾!”
就在曹丕陷入绝境之时,司马懿率领援军赶到,拼死救出了曹丕。但司马懿在救援过程中,也受了重伤。
这场战役让曹操元气大伤,暂时无力再对东吴发动大规模进攻。孙权终于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喘息时间,得以继续发展东吴的国力。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东吴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