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围在木台周围,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人点头称赞,有人面露疑色,但更多的是好奇与期待。这样的新政,对于他们这些黔首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市集之中,黔首们聚集成群,热烈地讨论着这新奇的钱庄之事。
阳光照耀在每个人的脸上,映照出他们内心的激动与好奇。
“敢问胥吏大人,这钱庄究竟如何存取?”一位老者捋着胡须,面带疑惑地问道。
胥吏微微一笑,耐心解答:“老丈,钱庄存取简便,您只需前往钱庄,将钱财交予掌柜,他们会为您开具一张存票,凭此票您便可随时取回本金及应得的息金。”
旁边一位粗壮的汉子挠了挠头,粗声粗气地问:“俺不识字,这存票要是丢了咋办?”
“壮士莫忧。”胥吏解释道,“存票之上,有钱庄之特记,纵有失遗,亦可依贴身照,至钱庄报失并再置,钱庄有严密之记载与管制之规,必保每位存者之金银无虞!”
一位妇人抱着孩子,插话道:“胥吏大人,我们小户人家,存不了多少钱,钱庄会收吗?”
“夫人,钱庄欢迎任何数额的存款。”胥吏和颜悦色地说,“无论多寡,都会为您妥善保管,并按时给付息金。”
人群中又有一位青年书生模样的人发问:“不知这钱庄的息金是如何计算的?”
“问得好!”胥吏点头称赞,“钱庄的息金计算,会根据存款的数额和时间来确定,存期越长,数额越大,所得的息金自然也会越多。”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讨论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沉思的面孔。
他们或许在盘算着自家的存款,或许在思考着未来的计划。
而胥吏则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带微笑,等待着下一个问题的到来。
正当百姓们热议纷纷之际,商贾之流亦从人群中嗅到了商机。
他们目光犀利,捕捉到告示中关于钱庄贷款的条文,心中暗自盘算。
一位身着锦袍的商人率先发问:“胥吏大人,告示中提及钱庄可放贷,不知这贷款是何规矩?”
胥吏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回答道:“钱庄放贷,实为资助商贾扩展经营、解燃眉之急,然贷款需有抵押之物,或是可靠之担保人,贷款之期限、利率,皆会依据所贷金额及抵押物之价值来定。”
另一商人迫不及待地追问:“那钱庄将在何处兴建?何时能成?”
“钱庄之选址,已定在市集繁华之处,便于商贾百姓往来。”胥吏指着不远处的一片繁忙之地,“至于建成之日,预计在今岁之末,便可完工,届时,钱庄将正式开业,迎四方来宾。”
商人们闻言,面露喜色,纷纷议论起来。
他们深知,钱庄之设,不仅能为他们提供资金上的便利,更将促进商业之繁荣。
“胥吏大人,钱庄开业后,我等若需贷款,该当如何办理?”一位中年商人询问道。
“商客,届时你可执相应文牒及质物至钱庄,与司库商议举贷细务。”胥吏悉心阐释,“钱庄将以公允、无私之准绳,为商旅提供利便之资财往来服务。”
商人们听后,纷纷点头称赞。
只是在纷扰的人群中,无人觉察到两位身影的异常。
正是一老一少。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