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三座试验性的一亩规模的温室大棚,也都完成了准备工作,三个大棚的作物也选好了。

一个种植韭菜,一个种植豆角,一个种植茄子。

其中,豆角和茄子的育苗工作也即将接近尾声,再有几天就能正式移苗了。

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一个星期,三座大棚就完成了移苗和栽种工作。

接下来的工作,就不需要高峰去跟进了,全都交给了王根田去负责。

同时,农研所的其他人员,也都汇聚在温室大棚这里,此时世界各国的农业方面的相关人员,都在研究温室育种对于农作物的影响和发展。

玻璃修建的温室大棚,因为现在的第五军分区没办法自己生产,以塑料薄膜为核心建立的温室大棚,成为了让这些农业专家们有了兴趣。

三座试验性的大鹏以及栽种上,其他人除了观察外,就是依靠那个小型温室大棚研究,同时加快建设剩余的十七座温室大棚。

根据农研所的汇报,高峰也知道他们想要尝试一下,在温室大棚中种植高产土豆。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对其他高产农作物进行试种和观察等。

可以说,温室大棚的出现,对农业研究的人员来说,成为他们手中为数不多的研究和实验的场所。

为了支持农研所的工作,高峰给他们批复了一万大洋,用于购买一些实验设备。

比如基础的入温度计这些,还比如为了弥补光照的不足,购入一些光照设备。

因为这些全世界都不是很了解,都处于摸索和发展中,大家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

拥有高级温室大棚技术的高峰,也不能一股脑从系统中获得一些信息拿出来。

只能让大家一边研究,一边根据他们的研究,将自己知道的信息给丢出来。

可以说,如果农研所的这些农业专家们,将他高级温室大棚技能中的这些专业知识全都掌握。

别的不说,在农业方面绝对走在了全世界的前列。

除了利用温室大棚在农作物种植、育种方面的研究外,高峰又从系统中,提取了1万平米的聚氯乙烯薄膜,构建新的温室大棚,不过这些温室大棚,不适用于农作物种植,而是用于高温堆肥。

毕竟,现在已经进入冬天了,天气已经到零下,外部温度让堆肥中的微生物活动进入到最低点。

如果能够利用温室大棚给合适的温度,再搭配其他的辅助工作,可以加快肥料的熟成,既可以用于温室大棚的肥料,也可以为明年开春之后的种地做准备。

拥有大神级高温堆肥技能的高峰,自然知道温室大棚可以用于高温堆肥,不过一般人不会用温室大棚去高温堆肥,因为温室大棚是产生经济效益的。

后世化肥可以轻易的买到,高温堆肥属于肥料补充的一种,不会有人修建温室大棚进行堆肥。

可现在不一样,他们没办法生产化肥,那么缺乏肥料只能用笨办法。

而一座一亩温室大棚,可以产出500吨,最高可以达到了800吨左右的肥料,不过数量越多,对于温度、通风等精细化操作要求更高。

这个年代土地非常贫瘠,想要保证丰产每亩需要的有机肥差不多在3吨,也就是说,一座温室大棚产出的有机肥,可以供应367亩土地。

修建十座温室大棚,专门用于高温堆肥,明年年初可以提供5000吨左右的有机肥。

可以保证近四千亩土地的肥料需求,而且一次堆肥时间在两到三个月,控制好温度,在明年可以保证八千亩土地肥料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