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人打断他的话:“正道?能为百姓谋福祉,推动技艺革新,就是正道!筱侍郎带来的这些发明,假以时日,无论是文化传播,还是民生基建,都将大受裨益。若李大人有这钻研本事,不如也多为工部出谋划策,而非在此无端质疑。”

李大人被噎得说不出话,悻悻离去。筱老爹向胡大人拱手:“多谢胡大人仗义执言。”

胡大人摆了摆手,笑着说:“筱老哥,莫要放在心上,咱们一心做事,让那些人看看真本事!走,咱接着研究这水泥的事儿。” 两人相视一笑,又回到案前,继续探讨起来 。

筱老爹听了胡大人的话,深以为然,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坚定。

“胡大人说得在理!实干才是硬道理。说到这水泥,关键就在原材料的配比。我琢磨着,书中记载的石灰、黏土、铁矿粉这些原料,咱们得先找齐。”

胡大人眼前一亮,兴奋地一拍桌子:“正是!我也正想着呢。要不咱就先按书中的比例调配,试试效果?要是行得通,这可又是造福百姓的一大创举!”

两人说干就干,立刻差人去寻所需的原材料。

没多会儿,石灰、黏土、铁矿粉便被一一呈到眼前。筱老爹拿起一包石灰,仔细端详,又轻轻嗅了嗅,点头道:“这石灰看着品质不错,希望能成。”

胡大人也凑过来查看,接着撸起袖子,干劲十足:“来,咱开始调配。我记得书中说,石灰、黏土、铁矿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经过烧制、研磨,就能成水泥。”

他们小心翼翼地按照书中记载的比例,将原料一点点混合在一起。

筱老爹一边搅拌,一边念叨:“这比例可不能错,事关成败。”

胡大人则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时给出建议。

调配好后,他们又赶忙指挥工匠们将混合物放入特制的窑炉中烧制。

随着窑炉温度逐渐升高,众人的心也悬了起来。

几个时辰后,窑炉缓缓打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筱老爹和胡大人迫不及待地凑近查看,却发现烧制后的块状物不仅颜色灰暗,质地也异常疏松,根本无法研磨成细腻的粉末。

筱老爹眉头紧锁,拿起一块仔细查看,心中满是疑惑。胡大人也一脸凝重,来回踱步思考着问题所在。

“难道是原料的比例不对?”筱老爹提出疑问。

胡大人摇头道:“咱们是严格按照书中记载调配的,应该不会有错。”

就在两人百思不得其解时,一旁的老工匠走上前,犹豫着说:“二位大人,小老儿觉着,会不会是这窑炉的火候有问题?往常烧制瓷器时,这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对成品影响可大了。”

筱老爹和胡大人对视一眼,觉得老工匠的话有道理。

他们立刻重新调整窑炉的火候,再次进行烧制。这次,他们安排专人严密监控火候和时间。

当窑炉再次打开时,众人紧张地围了上去。只见烧制后的块状物呈现出均匀的青灰色,质地坚硬。筱老爹和胡大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惊喜与激动。

“成了!真的成了!”胡大人兴奋地喊道。

筱老爹也难掩喜悦:“这下可好了,有了这水泥,不止修路,往后修筑城墙、建造房屋,都能更加坚固耐用,百姓也能住得更安稳!”

胡大人也高兴的不得了,拿起袋子装上水泥,招呼着筱老爹:“走,咱们向皇上报喜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