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中国,加油
激动的王锵和大白妞断绝关系,他想明白了余切的那句话:美国人尊重强者。
虽然这个国家总是宣传自己是“山巅之国”,是被选中的国家,是一百多名从英格兰出发,横跨大西洋最终抵达的清教徒所组成的国家,但它从来不需要教徒一样的移民。
印第安人不是因为改信上帝才活下来的,而是因为消亡的差不多了。
怪不得余切瞧不上大白妞露西,露西看起来什么都信,怀揣红宝书,实际只是在搞另一种嬉皮士,她根本上是流着美国血的美国人,对其他人的善意,就像是对猫对狗的怜悯一样,当这条猫狗起来和她相当的时候,她就怒不可遏了。
王锵今天终于醒悟了。
他和俞敏宏参与到了燕大的这一场狂欢中,冲到余切面前:“余切!我想明白了,以后我去不去美国,由我自己的能力来决定,而不是其他人决定。”
余切朝他点头:“你可算是出息了。但是美国还是要去的,美国是个舞台嘛,你听听这几天奥运会对美国政治经济的介绍?”余切把那些话原样念了一遍,“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美国就是世界的灯塔之国,是技术上最先进,文化上最发达,经济上最富裕的国家……”
央台转播洛杉矶奥运会的同时,也制作了一系列有关于美国的介绍,向国内大众科普这个陌生而熟悉的国度。
“多好的话啊,我们个人都很难讲出这样的话,但是别人说的是错的吗?在这个时候,从结果来看还真没说错。”
“王锵,不要说你是学西语的,就连我这种搞文学……谁又能不看美国呢?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美国的文学在二战之后相较于其他国家要强大的多,它早已经不是一个‘文化沙漠’的国家,但这些文化成就,是其他国家的优秀移民,在它的土地上迸发出来的……”
“因此,”余切这样总结道,“他们就像是一个商人组成的共和国,有资本人的异乡人就会被认可,大放光彩,普通人就是来搭便车的混蛋,他们是这么看待外国人的。”
余切这些话,当然也被燕大的学子听到了。
在奥运会期间连番的宣传下,许多人又对美国产生了朦胧的美感。他们不认可余切这些“冷血”的言辞。
有人问余切:“美国毕竟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国家,它完全能接纳外来的移民,我们看到徐海峰拿到冠军之后,美国人也给到了掌声啊。”
那是因为徐海峰拿到了冠军,折服了别人啊,呆子。
还有人说:“钱老原先不就在美国学到的知识文化吗?也受到了美国社会的重用,我们假如去了美国,难道就不能成为这样的人吗?”
余切说了一个类比。
“燕大也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但燕大只有几万人,它也有一堵墙,拦住了考不上的外来人。”
“而国家之间却没有实在的墙,所以许多人看不到更厚重的墙壁。”
燕大学生们可不是呆瓜啊,知道余切说的那些隐性墙壁,但他们总有人觉得自己能行:“什么意思呢?难道我们就不能克服吗?”余切笑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在我的书里面都已经写过了,尽管去买那本书就行。今天让我们尽情庆祝,只谈奥运!”
“对!”
更多的燕大学子早已经激动的不行,今天无论是什么样的天国,都没办法引起他们的羡慕了。从燕大到隔壁的水木大学,再到林业大学、农业大学……凡是留在学校的学生们都走到街上,挥舞着红旗,大声喊“加油,中国!”
学生的声浪又引起了其他年轻人出来,接着工人们,青年教师也漫步在街道上,不久,又传来举重队的曾国强夺得了五十二公斤级比赛的金牌。
一晚上双金牌!
谁说我们是东亚病夫呢?这块牌匾,早该被踢碎了!
因为射击和举重项目举办的较早,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竟然短暂的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一。尽管随着其他国家优势项目开始举办,中国队的名次开始下滑,但这仍然是鼓舞人心的一次奥运会。
群众们把口号转变为国歌,不少人唱得嗓子嘶哑,此时此刻,他们从未这样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这正是奥运会带来的直观效果。
31号早上,《人人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零的突破”喜讯我国运动员夺得两枚金牌的报道:
“我国选手徐海峰和王一夫在奥运会第一天下午进行的男子手枪慢射比赛中,分别夺得冠军和第三名。中国在奥运会金牌榜上‘零’的纪录被打破了。这也是本届奥运会决出的第一枚金牌!当晚,举重队选手曾国强又再获金牌!”
“这是我国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华体育事业新的飞跃!”
后面这句话不光是记者撰稿写下的评价,更是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握住徐海峰的手时,亲口说出的话。
其实外国人也很担心中国不能取得好成绩。
此时正值中国和西方的蜜月期,中国第一次作为政治实体参加奥运会,就是参加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如果像印度人一样颗粒无收,这实在是虎头蛇尾,令人尴尬。
在印度建国后的近四十年间,该国一共只获得了五枚金牌,全来自于男子曲棍球项目,并且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没有任何收获,此后三届奥运会,更是拿到0金,0银,0铜的战绩。
徐海峰说:“我当时并没有觉得那么激动,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忽然澎湃的自豪涌入了我的胸膛,第二天央台的记者来采访我,说昨天全国上下有关于我拿到金牌的报纸,都被一抢而空了,我这时候才感到头皮都麻了!”
徐海峰确实是一枪成名,他顿时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
27岁,大龄青年,在系统性学习气枪之前,几乎没有过专业训练。他太符合大家对一名草根英雄的想象。
31号中午,央台对徐海峰进行了一次专题报道,请到了徐海峰本人和为他颁发金牌的萨马兰奇。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