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

只见那满殿的武将们一个个皆是面色如纸般苍白,他们瞪大了双眼,死死地盯着上方高坐龙椅的朱元璋。那张金榜所说之事太过骇人听闻,直令这些平日里勇猛无畏的将军们也不禁心生恐惧。

而此时,马皇后轻轻瞥了一眼身旁沉默不语的朱元璋后,朱唇轻启,缓声道:“诸位爱卿莫要如此惊慌失措,这金榜既然已降世于此,那么我们此生之结局定然不会如同史书所记载那般凄惨。”

她的声音温柔却又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力量,仿佛春日里的暖阳,照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那些原本惶恐不安的武将们听到马皇后这番宽慰之言,心中紧绷的弦稍稍松了一些。是啊,有贤淑聪慧的皇后娘娘在此,或许真能稳住皇上的心绪吧。

然而,尽管如此,众人的目光依旧不由自主地投向了站于一旁的徐天德——也就是徐达。毕竟,在这金榜之上,唯有他一人得以善终。

徐达感受到周围无数道灼热的视线集中在自己身上,顿觉后背一阵发麻,心中更是凉飕飕的。

徐达暗自叫苦不迭:“你们别看我呀!我也只想安安稳稳地过完这一生呐!可千万别让皇上误会我在这里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才好。”

朱元璋远远地瞧见那些的武将在马皇后轻言细语的安抚下逐渐平静下来,他原本紧皱的眉头也随之稍稍舒展了一些。然而,当他的视线一转,落在正被众人目光牢牢锁定着的徐达身上时,心中却不禁又泛起了一阵思量。

朱元璋暗自思忖道:“这徐达的后人可真是不错啊!从他儿子那辈起便人才辈出,到了曾孙那一辈更是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

如此看来,他们家教导子女定然有其独到之处。不如就让徐天德来给咱讲讲他到底是如何教养孩子的吧。说不定其中有些方法能供皇室借鉴一二呢。

再者说,他家的女儿之中竟还有一位被世人赞誉为‘女诸生’的徐氏,可见其家教之严谨、成效之显着呐。”

想到此处,朱元璋当即传旨命徐达前往后殿觐见。接到旨意后的徐达匆匆赶来,一踏入后殿,便瞧见朱元璋正一脸严肃且专注地坐在那里等着自己。

待徐达行过礼后,抬头望向朱元璋,却发现这位皇帝陛下竟然真的在认真地向他询问教养子女之事,一时间惊得目瞪口呆,心中暗忖:“这……这皇上莫不是在跟我开玩笑?怎会突然对臣家中教养子女之事如此感兴趣?难道这竟是当真的不成?”

【永乐时期乃是大明王朝至关重要的历史阶段,在此期间同样涌现出很多威名远扬、战功卓着的名将,他们宛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的天空。

首先,要着重提及那位名垂青史、威震天下的永乐大帝朱棣本人。这位具有雄韬伟略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惊天动地的事迹。

想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靖难之役,可谓是风云变幻、险象环生,但朱棣凭借着过人的智慧、果敢的决断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最终成功地登上了那至高无上的皇位。

然而,这仅仅只是他辉煌人生的开端。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朱棣亲自挂帅出征,南征北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一场战役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展现自己卓越非凡军事才华的绝佳机会。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而朱棣却始终稳如泰山,镇定自若地指挥着千军万马。他就像是那掌控全局的棋局高手,每一步棋都走得精妙绝伦,令敌人防不胜防。

每一场激烈的战斗都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而朱棣无疑就是这幅画卷中的核心人物——那位指挥若定的战神。只见他身披金甲,手持利刃,一马当先地引领着身后的大军奋勇冲锋。

所到之处,敌军无不望风披靡,丢盔弃甲。如此英勇无敌的表现,让世人对他敬畏有加。

说起朱棣为何会身先士卒,亲赴战场,其中缘由还真是令人感慨万千。原来,他的父亲朱元璋为了确保皇太孙朱允炆能够顺利继位,不惜痛下杀手,铲除了众多功勋卓着的武将。

这一举动直接导致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以后,朱棣身边竟然没有多少可以倚重的将领。无奈之下,朱棣只好亲自披上战甲,踏上那血雨腥风的征程。

而在朱棣的麾下,有一员猛将名叫张玉。此人在靖难之役中堪称勇冠三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每次战斗打响,张玉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他那无畏无惧的勇气仿佛燃烧的烈焰,瞬间点燃了整个战场的士气。

同时,张玉还具备着精湛绝伦的战术素养,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临阵应变,他都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正因如此,敌军只要听闻张玉之名,便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战场上,张玉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其所到之处皆化为胜利的曙光。

朱能亦是朱棣身旁不可多得的猛将。他生性勇猛,悍不畏死,始终紧紧追随朱棣左右,参与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无论是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还是身陷绝境,朱能从未退缩半步,总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敌阵,为己方赢得关键的战机。

张辅堪称明朝声名显赫的一代名将。他屡次投身对外征战之中,凭借着高超的军事智慧和果敢决断的指挥能力,屡战屡胜,为大明王朝开疆拓土,扞卫边境安宁立下汗马功劳。

郑和虽是以伟大的航海家之名流芳百世,但实际上他同样拥有不凡的军事才能。在远航途中,他数次遭遇海盗及他国军队的挑衅与袭击,然而每次郑和都能够从容应对,巧妙布阵,以寡击众,化险为夷。

还有沐晟,此人在云南一带颇具影响力。他镇守边疆,抵御外敌入侵,保一方平安。其治理有方,深得民心,成为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守护神。】

洪武年间

〖在众多不同的时空中,情况各异。有些时空里,朱元璋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朱棣;然而在另一些时空当中,由于朱棣当时年纪过小,尚不具备继承皇位的条件,所以未能传位于他。

要知道,一旦皇位传给了朱棣,那就不可能再收回来,因为这可是天下人都瞩目的大事。

假如朱棣尚未经过充分的学习和历练便仓促登上皇位,那对他来说绝非幸事。众人只能满含期待地望着尚且年幼的朱棣,眼中闪烁着光芒,急切盼望他能够快快成长起来,早日具备担当大任的能力和素质。就连那位威名赫赫的大魔王嬴稷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而关于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风调雨顺的奖励,金榜在详细查明朱棣暂时无法登基的确切原因之后,毫不犹豫地率先予以发放〗

当朱元璋再一次目睹朱棣身旁居然连一名得力猛将都没有时,这位身经百战、开创大明王朝的开国之君也不禁面露尴尬之色,喉咙里发出两声低沉而略显尴尬的咳嗽声。

随后,他那原本就因愤怒而紧绷着的面庞此刻更是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一般,嘴里恶狠狠地咒骂道:“朱允炆这个窝囊废!朕当年辛辛苦苦为他铺平道路,打下这万里江山,可他倒好,居然把一切都搞砸了!”

想到此处,朱元璋心中的怒火愈发难以遏制,他重重地跺了跺脚,继续骂道:“真是丢尽了我朱家的脸面啊!从古至今,哪有像他这样窝囊无能的皇帝?仅仅八百人就能将堂堂一国之君打得一败涂地,落荒而逃,最终还让人家夺了皇位!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太子东宫

吕氏惊恐万分地紧紧抱住自己襁褓中的儿子,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仿佛风中残烛一般脆弱不堪。

此时此刻,她心中早已没有了当初想要将儿子推向皇位的雄心壮志,如今唯一的奢望便是能够保住母子二人的性命,这对于她来说已是莫大的幸运。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刚刚看完金榜并盘点完永乐名将的朱标,趁着空闲时间匆忙赶回了东宫。

他面色凝重,眼神坚定,毫不犹豫地下令将吕氏休回吕家,并将朱允炆交由另一位没有子嗣的侍妾代为抚养。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对待吕氏太过残忍,但要知道,如果这件事由朱元璋亲自处理,恐怕等待吕氏的将会是直接赐死的结局。所以相比之下,朱标的做法已然算是手下留情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