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又是一番打听,谢以珵当年的同学们便开始了被挨个点名的日子。

……

一连串的饭局过后,谢以珵成功的以保卫科队长的身份给副食品厂找到了一部分计划外的物资——来自津市的一些海鲜干货和一些小黄鱼罐头。

这些海鲜干货跟鱼罐头本来就都是新鲜玩意,而且马上就要过节了,厂里正愁要发给工人们什么福利呢,谢以珵的这批物资可谓是恰逢其会。

厂长亲自拍板全部接收,就按谢以珵跟那位在津市海岛上插队的老同学定好的价格,东西都是从老乡家里收上来的。

到时候明面上是公对公走市场价,谢以珵跟老同学只是个渠道,不赚公家的钱,工厂给的那叫采购资金,但实际上……私底下赚的钱都是按照三三四的比例分成的。

主要也是那玩意在靠海的渔民眼中几乎都是‘没用的东西’,计划经济背景下要是没有官方的销售渠道,连吃都没有多少人愿意吃,也不顶饿。

如今谢以珵这边有需求、他同学有关系,海岛那边有意向,三方一拍即合,就达成了合作。

毕竟海岛的渔业资源丰富,但其他物资也是缺的,生产队跟驻守的部队也是需要些创收跟物资置换的。

于是顺理成章的,工厂又通过谢以珵的路子送了一批副食品到海岛上,这一来一回的,谢以珵就成功入账小一千。

厂子里的领导也算是看到了谢以珵这个人才的真正‘特长’,因此便主动找了他‘谈心’,然后在双方都你情我愿的情况下,厂里在中秋节前就给谢以珵转了岗位,从保卫科队长平调到了采购科,成了一个采购股长,平日里主要负责计划外物资的采购。

这也是谢以珵主动要求的,毕竟他们县不大,厂子也不多,但采购员整体来讲也几十上百个了,基本已经瓜分了周围十里八乡的货源。

而他既然能搞到这种计划外的物资,又何必去跟人家抢东西呢?再说了,也不方便他赚钱。

所以从动主意开始到转岗成功并拿到第一笔‘外快’,谢以珵总共也就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堪称行动力满点。

赚到了钱的谢以珵也没有志得意满,他深谙细水长流和安全为上的保命准则,因此第一笔收入就被他拿出了一大半用来维护关系。

大的送礼,中间的请吃饭,下面的塞盒烟。上上下下的,凡是有点子关系的,都没落下。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只是风小了,不代表风停了,任何马虎大意都有可能把他送进去。

谢以珵可不想进去蹲笆篱子,尤其是他对象还长得这么好看,他还想着多攒几年钱,在他们结婚之前给他媳妇儿攒出一套房子、四大件和七十二条腿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