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4.2k章节

在陈景乐家吃过饭的陈景浩陈绮云二人,回到自家,面对寡淡无味的饭菜,对比一下在陈景乐家吃的,着实无法下口。

兄妹俩面面相觑,难得达成一致意见。

但又深知不吃肯定要挨骂,只能硬着头皮,匆忙吃下一碗。

吃完后,陈景浩边洗碗筷边心里叹气:“明天还是我来下厨吧。”

就当是尽孝了。

自己做的虽然没有乐哥做的好吃,但好歹是专业厨师水平。不然让奶奶做饭,只会在煮熟的基础上加点盐。

属实没有下筷子的欲望。

不出意外,老太太看到他俩都只吃一小碗,就匆匆放下筷子,又忍不住开始唠叨。

“吃这么少还怎么长身体。”

陈景浩觉得自己1米78,已经基本到顶了,毕竟他现在都21了,不再是18岁时候。

身高一旦定型,就很难再长。

反观陈绮云……

咦?好像比之前长高了一点,是错觉吗?

陈景浩好奇问:“你现在多高了?”

“1米55。”陈绮云骄傲地扬起下巴。

陈景浩不明白这矮不丁的身高,有什么好骄傲的?想笑。

不过确实比之前高了不少。

要知道之前陈绮云才一米五出头,几个月时间能长到34厘米,已经很不错了。

如果按照她原来的饮食习惯,一顿就吃一小碗饭,根本不可能长高。

于是问:“你在乐哥家吃了多久?”

“快一个月了吧。”陈绮云想了想。

“难怪。”陈景浩恍然。

乐哥家伙食那么好,营养均衡味道好,吃得多自然能长个,一个月长两三厘米很正常。

出到社会后,他愈发清楚食物味道对食欲的影响有多大。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挑食、不爱吃饭,压根就没想过是自己做饭太难吃,孩子不愿意吃。

比如他以前中小学时候,他爸为了能让他长个子,没少给他买牛肉吃。

问题是又做得不好吃,柴得不行,以至于他一直觉得牛肉很难吃。

直到后来才发现,不是牛肉难吃,相反,牛肉味道口感比其他肉类强多了,纯粹是家里不会做。

就很难绷!

无论是他老妈还是奶奶,或者爷爷,大家都没什么烹饪天赋。他爸稍微好点,但只限于各种家常菜,秀姐跟他爸一个水平。

真正称得上会做菜的,家里就他陈景浩一个。

还是他在学校学了好几年的结果。

现在多出一个陈景乐,而且天赋跟水平都夸张得离谱。

最让陈景浩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乐哥到底是怎么学的?完全不符合常识啊。

“跟着网上视频就能学成这样?那我交的那几万学费,算什么?”

他知道人和人的天赋不一样,就像他跟人家职业电竞选手,一个天一个地,但没想到能夸张到这种程度。

这就是天才跟普通人的区别吗?

如果说自己只是白银水平,那陈景乐估计已经到达王者。至少是个星耀。

又或者像修仙宗门外门杂役跟内门真传嫡出的差距。

纯纯吊打!

完全没得比!

想到这,他有点头皮发麻。咂咂嘴,打开wx,点开一个同事的头像。

“老蔡,问你个问题。你见过做菜天赋最好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

且不管陈景浩那边如何震惊。

陈景乐躺了一会儿,起来浇,又给猫喂了猫粮。

“你说你能不能少吃一点?谁家猫像你一样,一顿能吃二两。”

陈景乐看着狼吞虎咽的老虎崽,叹气吐槽。

倒不是养不起,只是实在难以理解。

网上那些养猫的人,个个都说一天喂七八十克猫粮就行,湿粮150200克,这样就够将一只猫养成肥猪了。

结果自家的多夸张?

一顿200克!

况且还不到一岁,正处于发育期,说出去都没人敢信。

上次他在抖手评论区说自家猫的食量,就有人说他扯谈,压根不信没满周岁的小奶猫能吃那么多。

小奶猫?

你特么看谁家小奶猫超过十斤的?

让陈景乐想起某部电影里的经典名场面——“今天怎么吃这么少,没胃口吗?”主角明明才几岁,吃饭用的却是脸盆,满满一盆米饭都快堆成小山了。

当然,老虎崽吃得多,长得也快。

看它现在的体型,足足十二三斤,哪像一只没成年的小猫,纯纯一丧彪,身强体壮,已经在村里快没对手了。

甚至一些体型比它大的猫都打不过它。

毕竟吃的都是肉食,不缺营养。

吃饱喝足的老虎崽,直接往陈景乐脚边一躺,不知羞耻地露出雪白的肚皮。

你说你一个小公猫,怎么好意思这样撒娇?

“真肥啊你!”

陈景乐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抓住修猫狠狠rua一波。

爽完后洗手关门上楼,留下老虎崽自己在院子里继续躺着。

对他来说,小猫只需要在他心情有所波动的时候,提供情绪价值服务,完事了赶到一边。

这么说好像有点渣男,但这就是事实。

他实在学不来把猫当儿子当爹一样捧在手心。

估计老虎崽也不喜欢。

陈景乐rua久一点它都有意见,它更向往外面的世界跟漂亮的小母猫们,经常吃饱就跑出去浪,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巡逻,到饭点又准时出现在院子里。

互相依赖,又不侵占彼此空间,这样对大家都好。

……

洗完澡后,陈景乐开始今天的课外学习。

药理方面的专业书籍,目前他已经看到第三本。

临床中药学。

如果说之前看中药鉴定和中药药理,只是简单了解中药、认识中药,那么从这本书开始,就意味着从基础迈向专业,正式接触如何应用中药。

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药本身特点与辨证用药的关系,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分别从药物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临床新用等各方面,对中医药进行详尽的论述。

像简单的清热解毒、理气化湿、安神补肾等临床性质的药物配伍,看过这本书后,陈景乐自己就能做。

并且不会出现“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这种奇葩情况。

因为这些药方都是已经经过临床验证的,至少对相应病症能起到效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