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他们公司最近在公司的微信公众号也出来了声明和视频,呼吁大家不要相信全额退包,现在监管部门对这些黑产会追究刑事责任。前几天林丽的一个老客户在两年前说家里生意困难,退保了一份终身保障的重疾险。

林丽当时也做了挽留,告诉客户除了退保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解决眼前的经济困难,比如改成月交,或者缓缴利用宽限期60天。如果实在暂时交不上,可以用保单账户里的现金价值贷款出来先交上保费,之后再还进去。再不然就让保单先停效,五年内还可补交保费,让保单恢复效力。这样至少没有浪费这几年交进去的保费。

如果她只是退保,这个客户每年的保费是2万左右,交了五六年,当时设置的是按20年交,现在才交了相当于四分之一的时间,确实账户里的退保金按保单合同的条款,就只有所交保费的40%-50%,这个客户退保金差不多6万元。

当时客户急于要钱,就说退了吧,减额交清都不想做,觉得麻烦。而且林丽的运营督导有他们的指标要求,不想让客户做减额交清,还和林丽说就让客户直接退了吧,减额交清也没有剩下多少保额。

林丽当时还和运营督导争取了下,说客户如果直接退保损失了50%。如果用账户里的现金价值匹配上保额,虽然保额少一点,但是之后不需要交保费,而且是保障终身的,这样客户不会浪费前几年交进去的保费,这样对客户更有利。不能只是从自己的工作角度,为了维护他自己的奖金,不让客户有选择权啊?

不过运营督导他们属于内勤,就是靠拿固定工资加绩效奖金、年终奖的 那种,他们很在乎自己的那点奖金,很介意业务员给客户推荐减额交清。但是保单合同条款是由减额交清的权益的。

有时候林丽也很无奈,保险代理人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反而像个夹心饼干一样。被客户和公司两重压力压得有时候喘不过气来。

林丽有时候也想干脆辞职了之,但是公司对于保险代理人的责任追溯是终身制的。如果一旦出现客户投诉或者不合规操作投保等风险,保险代理人是个高危的职业。有的离职的业务员拒绝了同行的招揽,理由就是不想再做寿险了,感觉责任很大,而且还是终身追溯。

同事认为保险代理人是保险行业鄙视链里最底层的,没有工资没有社保,还要遭受各种误解,还要受到公司各种管制。不如找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上班,下班后都不用操心工作的事情。心是自由的。

林丽曾经也无数次想要换工作,但是每次一想到自己已经成交的那几百个客户,就放弃了。虽然有些保单已经服务超过五年了,现在已经没有续保的佣金了。她一直在服务。即使在疫情后最难的那两年,她虽然收入下降很多,降低了服务成本,可还是在维护客户的关系。

在父亲生病的那些日子,她第一次请比较长的事假,当时和区经理请假,还是三天两天地批假,并没有很爽快地一次性批一个月的假。

那段时间,林丽根本没法安心工作,她需要照顾卧床在家的父亲,重要的是她想要陪陪所剩时间不多的他。区经理还和她说 ,让她每周去一两次早会。刚开始她是尽量去,由于当时把父亲安置在惠州的房子里。

她如果要来早会大概要坐两小时的地铁和公交。早上六点就起床了,然后先把父亲的粥煮上。然后自己才出门。

刚好赶上六点二十八分的公交,两个站到沙田地铁站,然后坐上14号地铁,中间还换了两次地铁,赶到南山,下车走到公司大概八点半。

那时候,她心情很低落,有时候在路途中想到父亲的病情只有不到两个月,就会在那里暗自落泪。她没告诉过朋友们自己在经历什么,见到同事和客户的时候,她依然还是笑脸相迎。

那是她至暗的日子,她并没有要求公司给她通融考核。她那个季度照样还是按要求完成考核。

一个月左右,她父亲就去世了。她休了丧假十来天,才回去上班。那时候她特别伤心,上班也没有精神和好心情,就想着快点下班打卡,完成这个任务。

她感觉这份工作给不了刚入公司那几年的那种成就感和盼头。就像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她原来地产公司的离职群里,有人发出来有国企的地产商在招聘一个运营方面的人。

她很快就加了这前同事,然后发了自己的简历过去,很快就获得了面试的机会。她去面试的时候,对方还问了很多专业的问题。林丽还比较淡定地应对。对方面试的是个叫夏总的中年男人。他说面试了这么多人,林丽的回答还是比较专业的。

他问的是怎么培训不是地产营销出身的内勤、保安、保洁,让公司全员营销?这个问题林丽就借用了现在保险公司内部的内勤那种全员销售的模式。这个夏总还挺认真地听了,还记录下来。

但是到了人力资源部和她谈价格的时候,比她预期的要低了一半,对方说他们税前给八千。这个岗位没有管理职能,而且之前都是90后的年轻人做的。

林丽当时并不是最佳的面试心情,没有什么精力和她讨价还加,只是说这个价格接受不了,让人力部帮忙申请一下。她觉得至少税前一万五。但是这个人力部经理说,他们副总都才一万五。而且国企这种工资体制很难改变。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