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年四月十二,寅时七刻,应天府的钟鼓楼附近,突然响起百鸟朝凤的奇异声响。

婉转啼鸣,此起彼伏,仿若奏响一曲祥瑞之音,引得城中百姓纷纷从睡梦中惊醒,探出头来一探究竟。

五城兵马司的缇骑举着火龙灯,威风凛凛地开道。

那火龙灯通体朱红,龙身蜿蜒,烛光闪烁间,仿若活物一般。

从聚宝门到玄武门,二十里御街被缇骑们严密守护。

地面上,尽数铺满从暹罗运来的红犀角细砂,在朦胧夜色中泛着神秘的光泽。

季如风立于静雅庄园的九凤阁上,目光远眺。

只见三万六千盏琉璃宫灯依次亮起,好似繁星坠落人间。

灯光倒映在玄武湖中,将湖面照成了熔金池,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国公爷,该更衣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恭恭敬敬地捧着鎏金托盘,跪在阶下。

那托盘上,叠放着一件雪蚕丝织就的霞帔,质地轻柔,泛着微光。

襟口缀着的南海珍珠,颗颗都有龙眼大小,圆润饱满,在灯光下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季如风伸出指尖,轻轻拂过衣摆处的银线云纹,思绪不禁飘回到几日前的谨身殿。

当时,老朱满脸怒容,将户部呈上的《大婚用度黄册》狠狠摔在地上,墨汁四溅,溅到了蟠龙柱上,染黑了那威严的龙身。“五百八十万两白银?这够北伐大军三年粮饷!”

皇帝的手重重按在镶金错银的龙泉剑上,怒声吼道。

殿外侍卫的甲胄碰撞声清晰可闻,整个大殿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季如风不慌不忙,弯腰拾起奏折,手指叩在“宴开五千桌”那行朱批上,缓缓说道:“陛下可记得元至正二十三年,张士诚用三百车盐引换常州城三日不封刀?”

即将大婚,再叫老朱可就不了道了。

他顿了顿,从袖中抖出一份密报,“如今应天府米价较上月涨了三成,这流水席……便是最好的平粜良方。”

若是以往,把老朱宰了,也不可能同时这巨额的花费。

要知道,当年太子朱标大婚,才花费八万余两,次子三子四子,四位堂堂大明亲王,婚礼花费没有一个超过五万两的。

要知道,洪武七年之前,大明国库一年的税赋收入才不过六七百万两。

虽然如今,大明一年税赋将近两千万两,让他一次性掏出近六百万两办个婚礼,实在是在拿刀在他心口剜肉。

不过想到,倭国一役,收入超过五千万两,往后还能每年挖出千万两金银,也不是完全无法接受。

更何况,他还指望季如风未来帮大明拿下整个世界。

此刻,季如风已束起七梁进贤冠,冠上的美玉在灯光下闪烁。

腰间悬着老朱亲赐的蟠螭玉带,尊贵之气尽显。

“成成成……咱准了……只是……先生,这十五日流水席是不是太长了……酌情减……算了,当咱没说……”

老朱一瞥见马秀英射来如电似的目光,将后面的话硬生生吞了回去。

礼部为了这场婚礼,特意拆了神乐观的三十六面雷音鼓。

每过一坊,便擂响九通。

那鼓声震天,仿佛要将整个应天府都震动起来。

当临安公主的七宝璎珞轿转过三山街时,场面瞬间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街道两侧酒肆二楼,突然垂下百幅织金妆花缎。

那缎子上,是苏州织造局三百绣娘熬了半年,用真正的金箔捻线绣出的并蒂莲。

金箔在阳光下闪烁,栩栩如生的并蒂莲仿若在风中摇曳。

“吉时到——”鸿胪寺卿那高亢的唱礼声响起,在整个应天府上空回荡。

刹那间,午门城头炸开九十九枚轰天雷。

那雷声响彻云霄,惊得飞鸟四散。

婚礼开始了……

迎亲队伍将沿着应天城,走上一圈,再进入皇宫完成盛大且隆重的婚礼,最后才会带着新娘子回到静雅庄园。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吉时已到,迎亲队伍从静雅庄园出发。

走在最前面的是身着铠甲、英姿飒爽的皇家禁军,他们手持长枪,步伐整齐划一,铠甲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