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在《八阵》篇中记载的,便是这样的一种基础理论,而《十阵》篇,才是具体的应用之法。
十阵中的十种阵型,比如方阵、圆阵、锥形阵,雁形阵......这些后世耳熟能详的阵法,都是以八阵为基础演化而来的。
八阵就是方阵,而方阵则是其他所有阵型的基础。
而后世的其他阵型,又是以十阵中的阵型演变而来。
张新原本也不懂这些,是在得了皇甫嵩的兵书之后,才知道古代的军阵要怎么摆。
两军对战之时,最常用的只有两种阵型。
若是进攻,就摆方阵,若是防守,就摆圆阵。
所谓阵法万般变化,皆起于度量方圆也。
无论阵法怎么变化,都离不开方圆之间。
张新的目的是拖到张牛角的援军到来,因此摆的是一个以防御为主的圆阵。
只不过张新摆的圆阵,并不是将军队结成一个圆的基础圆阵,而是做了一些改变。
张新有一千八百步卒,按照最基础的八阵来摆,就是九个二百人的小方阵。
正前方是高顺,左前方、右前方分别是朱灵和乐进。
这三人撑起一个半圆,减小受攻面积,作为正兵。
前排士卒举盾防御,后排持矛刺杀。
袁滂给兵甲的时候,给了一百面盾牌,这段时间张新在城内也赶制了一些木盾,此时倒也够用。
左、中、右三个方阵六百人,张新全部交给张辽统率,作为奇兵,负责支援前面的高顺等人。
张新将自己的中军设在了原本后军的位置。
用兵之道,变化万千,不可完全拘泥于兵书。
左后位的典韦,右后位的徐晃,负责护卫张新的中军,迎击侧面来敌。
最后面还有一道左豹和杨毅的骑兵,伺机而动,也是奇兵。
摆好阵势,张新下令士卒原地坐下,节约体力。
他是防守方,只需要等着徐和来攻就可以了。
过了大约一刻钟时间,黄巾军阵缓缓压了上来。
万余人马连成一片,压迫感十足。
张新仔细的看了看。
徐和练了几天兵,效果不能说没有,但也只能说如有。
说没有吧,好歹对面的黄巾也会摆一个最基础的八阵了。
说有吧,行进之时还是乱糟糟的,逼得徐和不得不走个十来步,就停下来整顿一下阵型。
见此情形,张新心中更有信心了。
黄巾军阵在距离汉军军阵大约三百步的地方停下。
徐和在做最后一次整军。
张新抬头看了看太阳,对身旁的王凌说道:“传话,邀徐和阵前一叙。”
王凌点点头,对身旁待命的传令兵说了一下。
一骑领命,策马出阵而去。
张新的中军并不全是步兵,他作为主帅,身边自然要有一些骑兵,用来传递消息和命令。
传令兵来到徐和阵前,大声喊话。
前军的黄巾连忙将消息传递给中军的徐和。
徐和道:“去问问张新,带几个人?”
黄巾领命,回到前军,将消息传给张新的传令兵。
传令兵回来,张新道:“你告诉徐和,我就带一个,他随意,哦对了,你稍微跑慢点。”
“诺。”
传令兵领命,缓缓而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