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女甚至是优秀歌舞伎的代名词。

赵延年想起了后来迷得汉武帝不要不要的李夫人,不禁恍然。

是我孤陋寡闻了。

比起舞蹈,赵延年更关心的还是教导李陵。他让李陵向小飞燕学习马上舞的技巧,尤其是如何适应马背的起伏,保持平衡,并体悟其中的道理。

这有点像太极拳里的雀不飞,也就是拳劲中的听劲、化劲。

道理很简单,做起来就难了。

出于和陇右李氏保持一定距离的初衷,赵延年并不打算将自己的武艺全盘托出。可是想到陇右李氏的遭遇,尤其是李陵本人的悲剧,他又想做点什么。

最直接的办法,不是教李陵武艺,而是改变他的性格。

思来想去,赵延年还是觉得,决定陇右李氏三代人命运的未必是李广杀俘带来的厄运,而是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

从他与李椒相处的几天来看,李氏子弟是那种典型的西北武人。

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乎所有人,包括跟着李陵的那四个亲卫。

崇尚勇武,敬畏强者,却又负气凌人。

比他强的人,他会非常客气。不如他的人,他又会非常傲慢,甚至是野蛮,不把你当人看。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矛盾性格。

一方面,他们爱兵如子;另一方面,他们又草菅人命。

李陵最后败亡,和他管束部下不严有很大关系。

如果不是纵容部下欺负弱小,又怎么会出现部下叛逃,导致匈奴人知道他孤立无援,从而全力进攻。

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性格缺陷。

毕竟才七八岁,还有时间,还有机会调整。

他不会教李陵内家拳,却可以用内家拳蕴含的道理来教导他为人处世,润物无声的改变他的性格,希望能借此改变他的命运。

他能做的就是这些,能不能成功,看天意。

李陵不负赵延年的期望,很快就明白了小飞燕的技巧。

对他来说,这也不难,和骑马非常相似。

也就是所谓的压浪。

但是这背后的道理,却有点难住他了。

他可以做得到,却未必能想通这背后的道理。

这也是武人的通病,书读得少,口才欠佳。

习惯了动手,不习惯动嘴。能动手的,绝不吵吵。

赵延年知道李陵的问题所在,却不说破,让李陵自己去悟,保持神秘感。

他还年轻,有充足的时间,不必拔苗助长。

一路教,一路学,七八天后,他们赶到了代郡。

李椒雷厉风行,已经带着赵破奴等人去巡视边塞,只留下灌屏在郡守府负责相关事务。

灌屏先为赵延年等人安排好了住处,又带着张威去租好的房子。

李椒有意任命张威为关都尉,负责一塞事务,但前提是张威的身体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在此之前,张威以养伤的名义留在郡治,俸禄照常发放。

共友阵亡,代郡受伤的将士很多,也不差张威一个。

对比张威之前的燧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跨越。

张威很满意,兴高采烈的去了。

赵延年刚刚安顿好,灌屏就来到他的小院,笑盈盈地说道:“想不到少君与赵君相处得如此融洽,一提到赵君就赞不绝口。”

赵延年说道:“他并不难相处。”

灌屏摇摇头。“正相反,他少年丧父,脾气有些古怪,并不好相处。就算是府君,有时候也头疼得很。这次带到代郡来也是没办法。留在长安,无人管束,荒废了武艺还是小事,闯出祸来就难收拾了。”

赵延年笑笑没说话。

他知道李陵的脾气有点古怪,却不能接灌屏的话题,也不同意灌屏的观点。

他不是灌屏,与李椒没那么亲密。

李陵的脾气有点古怪很正常,遗腹子嘛,从小没有父爱,难免有些阴影。

可是李陵长成今天这样,李椒却要承担绝大部分责任。

李椒担起了父亲的责任,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他甚至怀疑,这不仅是李椒的问题,李广可能也好不到哪儿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