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以及后来的皇帝都是这么想的。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说两餐制,从古代开始都是一日两餐,后来到了宋朝的时候才开始变成一日三餐制,但依旧有很多地方是两餐,包括到了现在,有些农村地区还是两餐制。”

“以前的两餐也都各有各的说法,早上的时候煮一顿饭,只吃一半,另外一半晒在外面,到了晚上回来,加点水,加点干菜,就这么吃了。”

“早餐就叫做饔,晚餐就叫做飧。”

“而汉朝的皇帝则是一日四餐。”

“天亮一睁眼,就要吃一顿叫做旦食,中午吃一顿叫做昼食,下午随便吃点什么就叫做夕食,天黑到晚上吃一顿就叫做暮食。”

“我的天,皇帝老爷吃这么多!”牛八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也不知道是不是顿顿都是饭,都有肉吃!”

“人家吃的是鲍参翅肚、山珍海味,”陈十五没好气的说,“咱们吃的咋恁个和皇帝老爷比?”

天幕下还有其他百姓都羡慕能够吃饱饭还能够吃多餐。

对于他们来说一天能够有一餐来吃就已经很不错了。

“到了唐宋时期,物质生活开始丰富,有些人就已经开始在两餐当中加一顿,那个时候中午的那一顿只是吃得一些点心,所以有些地方还管午饭叫做点心。”

朱清谷回忆了一下,她们这边土话里午饭叫做‘吃朝’,晚饭就叫做‘吃夜’,没有早餐的说法。

各个地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差异的。

……

“不过很多古人,连两餐,不,可能一餐都保证不了,就更加不用说什么两餐、三餐了。”

“话题转回来,我们继续说说水稻和小麦,水稻已经成为了南方的主要粮食,为什么小麦前面我都没有提?”

“在汉朝的时候北方很多地方吃的还是小米,小麦姗姗来迟,是因为小麦吃起来有点费劲。”朱清谷又说。

天幕下的一些老农深有感触,麦子外面有一层壳,蒸熟的麦饭难以下咽,哪怕是煮烂了也难以下咽,不像稻饭那样食用简单,舂一下就能去壳。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依旧有办法对吧?到了后世我们一直笑称我们华夏是吃货民族,好吃的是食材,不好吃的是药材,不能吃的叫做建材,但只有华夏人知道,这也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饿肚子才换回来的经验。”

“汉代的时候已经开始普及石磨,聪明的华夏人已经开始想到怎么处理小麦了,舂不了,那么我就用石磨来碾碎你,那么总能够吃了吧?”

汉朝的不少人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只要是有的吃,管他怎么吃呢!

刘邦一下子就明白了,“有了天幕,也不用乃公说了,肯定有更多的百姓选麦子了。”

麦子的产量又比稷要多。

而且现在天幕上又教你怎么吃了。

“面粉和水可以有无数种精彩的搭配,”朱清谷说着说着,哪怕自己刚吃饱了饭,也开始想念那些包子馒头面条了,都各有各的精彩和美味,“那个时候面粉和水结合起来得到的产物被统称为饼!”

“用火烤的叫做烧饼!”

【金灿灿、焦酥酥的烧饼,微微掰开,里面的纹路自然,密密麻麻的小孔透出来的任何一缕香气都是最为自然芬芳的呼唤。】

天幕下的人一下子就饿了。

谁不想来上那么一个热气腾腾的烧饼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