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如今三公和天子都在手上。

如此便可彻底将郭汜排挤出朝廷。

李傕觉得有理。

于是让刘协立伏贵人为后。

而刘协看伏贵人跟着自己受苦受难。

也心存感激,于是正式册立贵人伏氏为皇后。

四月二十五日,丙申。

郭汜听闻天子立后,于是便率军追赶。

在他看来,天子立后,意为亲政。

但天子在李傕之手。

则朝廷政令皆出李傕。

再加三公都在李傕之手。

宣布他郭汜为叛军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郭汜抓紧攻打李傕。

当时刘协在南坞,李傕在北坞。

郭汜的攻势十分迅猛。

弓弩并发,箭矢如雨。

直到刘协所居住的高楼殿前帷帘之前。

甚至还有一枝箭。

经过刘协跟前,直射李傕左耳之上。

而张苞负责放火烧屋,幸好未成功。

这时李傕抓获的原白波师营长杨奉。

他率部属奋勇作战,这才救下李傕。

张苞逃离不及,被郭汜俘虏。

战斗持续到次日。

四月二十六日,丁酉。

双方呈现僵持状态,再斗也无利可图,只能令众人退兵。

李傕想起刘协这张天子牌。

于是决定把刘协绑在身边。

但刘协不肯。

李傕便令人强行带走。

当日,刘协被转移到北坞的军营中。

李傕还让校尉看守坞门,隔绝内外。

又把劫掠来的金帛、乘舆、器服全部转移到营中。

李傕认为赵温和自己阳奉阴违。

于是也把赵温扣押在北坞之中。

同到北坞的还有伏后和宋贵人。

刘协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但如今的形势。

他也没有其它好的办法。

若是由李傕和郭汜继续这么闹下去。

根本谈不上有国家的体统。

他只能让人继续劝和促谈。

第一波他派了侍中和尚书。

显然没什么用。

于是刘协第二波派的都是大人物。

比如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太常皇甫嵩、行骠骑将军转任大司农的朱俊。

还有光禄勋刘渊、卫尉士孙瑞、太仆韩融、廷尉宣璠、大鸿胪荣合、将作大匠梁邵、屯骑校尉姜宣、尚书王隆、中郎将杨密等等。

但人家郭汜是什么人。

来什么人,扣什么人。

直接把皇甫嵩和朱俊气死了。

不仅如此。

郭汜还宴请来劝和的公卿大臣。

杨彪气得直斥郭汜:

“你们臣下内斗,结果一个劫持天子,一个绑架公卿,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的吗?”

郭汜听得怒火中烧。

于是想杀了杨彪。

幸好中郎将杨密和左右亲信劝谏。

郭汜这才罢手。

郭汜和李傕眼下没有和解可能。

于是李傕想带刘协回自己的封邑。

那便是池阳县的黄白城。

司徒赵温听说此事,便给李傕写信:

“将军之前打着为董公报仇的名义。”

“却攻打屠戮京师,杀害大臣。”

“如今将军又与郭汜因一点点小事,而闹得刀兵相向。”

“致使京师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若将军再不醒悟,便会给天下带来灾难。”

“陛下下诏是希望你们能和解。”

“可你们不执行诏命,令朝廷的威望受损。”

“如今将军还想把陛下带去黄白城,这让老夫实在搞不明白。”

“若是按《易经大过》中的说法:过涉灭顶,凶,无咎。”

“此乃凶兆,将军不如早点和解,率军回去,上能安陛下,下能保全黔首,这样不好吗?”

其实人家赵温也是动了心思的。

他知道李傕迷信鬼神巫蛊,常让道人女巫在营中设下祭坛,请神祠祭。

还专门有用来请神祷祝的工具的设施。

从前还用牛羊祭祀,为董卓请神数次。

甚至连起居、上朝、觐见天子都要如此。

赵温觉得用易经卦象为李傕占卜。

应该能说服李傕。

但他没想到。

李傕看了之后,大怒。

并想派人处死赵温。

这时李傕的从弟上军校尉李应出面。

他本是赵温故吏,为此劝谏数日,才化解李傕杀意。

但李傕让人监察赵温的一举一动。

防止赵温使坏。

五月,经过折腾,李傕终于带着刘协来到池阳黄白城。

这时身边的人都已经非常饥饿。

刘协见状,于是向李傕要五斛米、五具牛骨熬粥给众人进食。

但李傕回答:

“只是吃个饭嘛,要米干什么呢?”

结果只给腐臭的牛骨而已。

那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根本无法食用。

刘协大怒,想斥责李傕。

侍中杨琦为之转寰:

“李傕只是边境鄙陋之人。”

“身上沾染了羌夷风气习俗。”

“如今他已知自己犯下悖逆之罪,经常闷闷不乐。”

“才会想把车驾带到黄白城泄愤。”

“下臣希望陛下能暂时容忍他,先不要给他定罪。”

刘协没办法,杨琦给自己台阶下,他又岂能不知。

于是并未给李傕定罪。

尤其是刘协听说了赵温写信责备李傕。

有些不安地对侍中常洽说:

“这李傕不分善恶,赵司徒言辞过激,令人担忧呀。”

常洽答:

“李傕从弟李应,已经成功劝解了。请陛下放心!”

刘协这才安心。

李傕见刘协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便越来越大胆。

经常在刘协面前说郭汜的坏话。

而刘协自然只能顺从他的意思。

李傕十分高兴,出去后逢人便说:

“陛下真是贤主啊。”

别看李傕在外人面前讨好刘协。

但内心已经非常轻视皇权了。

在他看来,刘协只是一件工具罢了。

而对刘协来说。

这也是他的日常。

有强大军阀在侧。

听,你就是天子。

不听,你只是屎。

刘协已经明白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劝郭汜行不通。

书信劝李傕也行不通。

该怎么办呢?

难题再一次摆在刘协面前。

闰五月。

刘协因谒者仆射皇甫郦为凉州世族。

不仅能够随机应变,还善于为人处事。

于是下诏让他去劝和李傕、郭汜。

这皇甫郦先拜会郭汜。

郭汜这才接受诏命。

接着皇甫郦又去拜会李傕。

但李傕已在池阳,不肯和解。

他对皇甫郦说:

“我之前有讨伐吕布之功,并辅佐朝政四年。”

“在这期间,三辅境内安定,这是有目共睹的。”

“这郭阿多只不过是一个盗马贼,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

“我发誓一定要杀了他!”

“你也是州里人,觉得我的军队可以对付郭阿多吗?”

“你看他劫持公卿,行为恶劣,你还想袒护他吗?”

皇甫郦不卑不亢地答道:

“从前后羿仗着自己善射,未想到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危害,最终身死。”

“当初董公也很强大,这是将军亲眼所见。”

“不仅内有三公,外有董旻、董璜、董承为党。”

“但吕奉先受其恩却反而要谋害他。”

“这是为什么呢?正是因为董公有勇无谋。”

“如今将军身为上将,手握重兵,家族子孙皆受国家荣宠。”

“而郭阿多劫持公卿,但将军劫持天子,罪行谁轻谁重呢?”

“郭阿多那边有张济、杨定,都有谋略,又获得众人依附。”

“而你的救命恩人杨奉,就是那个曾经白波贼的营长。”

“如果他都觉得你做得不对,那不管你如何信任他,也换不来他尽心效力了。”

李傕不听,将甫郦赶走。

皇甫郦离开时对周围的人说:

“李傕抗拒诏命,胡言乱语。”

侍中胡邈曾受李傕恩惠。

便嘱咐传诏人修饰文辞。

并对皇甫郦说:

“李将军待你不薄,就连之前皇甫嵩能当上太尉,那也是李将军出的力。”

皇甫郦责备胡邈说:

“胡敬才,你是陛下的近臣,又是朝廷的辅弼之臣,如何能说出这样的话呢?”

胡邈有些不满:

“我是看到你让李将军不高兴,怕这事不好交代罢了!”

皇甫郦不屑地说:

“我皇甫氏世受国恩,常居于帐幕内。”

“如今君辱臣死,若是我被李傕杀了,那也是天命。”

刘协听闻皇甫郦语言偏激。

他害怕便李傕知晓。

于是派人叫他离开。

果然,在皇甫郦离开不久。

这李傕果然让虎贲王昌前往追杀。

而王昌得知皇甫郦忠诚正直。

选择放他离去。

并向李傕回复:

“自己没追上皇甫郦。”

闰五月,十一日,辛巳。

李傕提出自己的意见。

让刘协任命自己为大司马。

十二日,壬午。

刘协派遣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上。

李傕以为自己是得了鬼神的相助。

于是厚赏请来的诸位道士和女巫。

李傕的厚赏行为引来麾下不满。

先前他曾召羌胡数千人用来与郭汜作战。

许诺用从宫室拿到的天子用品雇佣他们。

并承诺会将宫人妇人分给他们当奴为婢。

如今能厚赏别人。

但给他们的承诺却迟迟不能兑现。

于是他们聚焦在营寨门前。

高声大呼:

“天子在里面吧,李将军答应给的财货女人在哪里呀?”

刘协听了很害怕。

于是让侍中刘艾对贾诩说:

“你之前一直奉公尽职,也享受相应待遇。”

“如今羌胡为患,你要为陛下想想应对的方案。”

于是贾诩邀请羌胡大帅聚在一起宴饮。

席间许诺给大家提升封赏。

这让羌胡们都很满意。

这才离开。

但也因此消耗了李傕的大量钱粮财货。

令他力量逐渐衰弱。

要知道这时天下大旱。

粮草尤为紧张。

当时汉中有雨降下。

益州从事李休便向祝广建议。

让主公董先举号称帝。

但董先不听。

在董先看来。

以汉为国号。

正是自己立身的根本。

自己无论在鲜卑,还是在南匈奴。

甚至现在在乌桓,在扶余等地。

都在实践虚君的制度。

到时无论权臣如何变更。

这天下终将以汉为国号。

废汉不是董先的目的。

兼并它,改良它,完善它。

让天下拥有一个更好的汉。

这才是董先的目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