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现场变得井然有序起来,等烧火的把火都给生了起来,梨花奶奶舀了小半盆的淀粉去打芡。
先过了一下秤,四斤差一点,梨花奶奶又舀了一些凑齐四斤。
“许久没做这东西了,有点生疏,把控不好量。”
二婶就在她边上,“没事,你尽管弄,就是浪费一些也没事儿。”
“这咋能浪费,不说种的辛苦,就是这两天又是磨浆,又是晒粉的,费了多少的功夫。”
梨花奶奶说着,已经用凉水把淀粉给搅和开了,差不多搅成了酸奶状。
黎安拿着相机就跟着梨花奶奶,现在她是主角。
那边金梅婶已经把水烧开了,梨花奶奶端着那一盆淀粉糊糊走过去,金梅婶从灶台后面走出来,拿了个水瓢舀了开水往梨花奶奶的盆里倒。
梨花奶奶拿着擀面杖不停的搅和,金梅婶看着倒的差不多了,问:“水够了吗?”
“再加半瓢。”
金梅婶依言又加了半瓢的开水,面盆里的白色糊糊变得透明起来,跟藕粉一样,黏黏糊糊的。
梨花奶奶对着一边拿着相机的黎安说:“这就是打芡,做粉条的第一步。”
黎安其实之前去搜过手工红薯粉条的视频,大概知道是怎么一个过程。
他们这是第一次,梨花奶奶就不敢用机器来和面,先手工测量一下数据。
那边二婶已经依照梨花奶奶说的,一袋子五斤一袋子五斤的秤好了红薯淀粉,给拎到梨花奶奶边上。
梨花奶奶又用秤称了一部分的芡出来,然后换了一个更大些的木桶,把干淀粉和芡都倒里头。
像是洗衣服似得揉起面来,黎安就在一旁看着它一点点成型,变成了非牛顿流体一样的东西。
程清云更是洗了手,去玩了一下,揉一揉捏一捏,还挺解压的,那个触感也很舒服。
梨花奶奶记录下来了数据,然后把剩下的芡就按比例和面粉一起倒进机器里,让机器去搅拌。
用手和那么多的面,人都要废了,而且说实在的,这个人和的还没有机器均匀。
这边和好的面就可以开始做粉条了,郑爷爷把这桶给拎到了一口锅前。
棚子底下现在一连摆了好几个锅,之前用来熬秋梨膏的灶台现在也都用上了,不过全给换上了铁锅,这又是这次新置办的工具。
每一口锅里都装满了水,保持着温温的状态。
第一口锅前放了两条凳子,一个正放着装着非牛顿流体的桶,另一条郑爷爷正站在上面。
他拿着一个带有洞眼的漏勺,程清云看见了,还和黎安嘀咕,“这洞那么大,做出来的粉条得有多粗!能吃不……一根管饱吗?”
黎安被逗笑,“你看着就好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