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定国在桂林之战、衡州之战连续取得胜利,这对于当地和附近具有复明情绪的民众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许多退入山区的明朝残兵败将和隐居乡间的官绅,都闻风云集,共襄盛举。

但是,随着李定国连歼清朝二王,复地千里,军威大震之时,孙望心中的妒火也跟着熊熊燃烧起来。李定国攻克桂林之后,送到贵阳的缴获物品,只有清廷赐给孔有德的定南王金印、金册和人参数捆,却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孙望便揪住这一点不放,认定李定国不是私自藏匿了,就是分赏给他手下的将士了。直到李定国在衡阳战役中击毙尼堪的消息传来,竟又有了功高震主之嫌,此时,孙望已经彻底容不下他了。

衡州之战一结束,孙望便密谋定计,以召开军事会议为名,只待李定国到来,便立即拘捕,然后,将李定国统帅的军队,转交给自己手下的冯礼双来指挥。在这种时候,谋害战功卓越的李将军,肯定是极其不得人心的。因此,一些知道内幕的人,便赶往李定国军中告密,劝他千万不要前来赴会。李定国得知,起初难以置信,尤为伤感得道:“同为义子,本来说好共同抗清的,今天因为我打了几个胜仗,你就如此的嫉妒排挤,这样下去,我们怎么可能实现大业呢?”自此,也不做解释,更不想面对,直接率领军队远走广西了。

俗话说,师克在和。孙望逼走了李定国之后,很快就自食恶果。当时,孙望正亲自统领大军前往宝庆,部下有大将白选、冯礼双等人,一共差不多有十万兵力。由于明军驻营在山顶,地势险要,又遇上了大雨,双方便列阵相峙。不久,明军下山向清军发起全面进攻,而清军则分路迎击,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结果,孙望在战术上被对方识破,而且,他未能有效的约束部队,任由手下人劫掠清军物资,甚至在关键时刻,还默许他们提前撤离战场,这就使南明军队失去了取胜的最佳时机。最后,明军战败,伤亡惨重,清军很快便占领了宝庆府。

风清扬后来得知,宝庆一战,孙望的十万大军竟然那么快就溃败了,不由地感慨道,其实永历帝只是皇权的象征,真正的实权还是在孙望和李定国等人手上,因为只有他们有能力和兵力去对抗大清!如果孙望不是那么急于霸权,一心想做他的国主,就不至于要对永历帝那样控制有加,也更加不至于要对保皇派们打击得那么狠,野心的暴露,对身边人的控制和打压,让李定国对他由失望到厌恶乃至最后彻底弃他而去,而李定国,如果能抛弃为“保皇”而战的正统思想,与义兄弟一起,作为农民起义军并肩作战,那么,凭他们的实力,大清也未必能将这些人完全打败!从后来的三藩之乱足以看出,实际汉人都是不欢迎满清的,所以,一时的投降,也不过是为了在这乱世,替自己谋个好出路罢了!孙望与李定国之间的矛盾,注定了南明抗清的失败!

果不其然,后来又有了李定国的新会之战,这是李定国二打广东的重要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李定国总结了第一次入粤作战的经验教训,肯定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他正确地分析了战局态势,指出,攻克广东,则全局皆活,福建,浙江,南直隶可势如破竹,从此,便中兴有望!李定国执守心中信念,一直打到广州新会。原本,他是准备和郑成功在广州会师的,结果,郑成功再三犹豫,迟迟不肯发兵。李定国只好独自攻打新会。

城中的粮食短缺,李定国本以为,守城的清军一定坚持不了多久,哪知后来,竟发生了守军没得吃,便开始吃城中居民的恐怖事件!新会的守军如此负隅顽强,就导致李定国的部下,在新会围了几个月,始终不能破城。一直到清军的其中一支水陆援军到了,5000多围城的明军便跑的没影,不过,这个时候,李定国本人因为突然生病,并没有亲自到达新会。

而接下来,明清双方在新会地区才开始爆发大规模的交战,首先,李定国亲自率领的二十万大军一到,便猛攻新会。明军先后采取了挖掘地道、大炮轰城、伐木填濠等战术进行强攻,却皆因守城的清军负隅顽抗,未能得手,直到清军自己的满清水陆援军到了之后,尚可喜等人率领的水师,这才一起向李定国迎战,李定国苦苦支撑,然而,他热切期盼的郑家水师终于还是没有来。最后,明军全线溃退,沿途六、七十万百姓跟随他一起撤退,李定国一边安抚难民,一边哭嚎失声。由此,新会战败!

新会之战的失败,对李定国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打击。他原本希望通过与郑成功的合作,收复广东,进而北上恢复明朝的统治。但由于郑成功的犹豫不决,未能及时出兵配合,导致李定国的计划落空。新会之战的失败,不仅使南明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也使得李定国的威望和实力大为受损。不过,对于郑成功来说,他在新会之战中的犹豫和未能及时出兵,可能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考虑,以及对李定国实力增强后可能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担忧。郑成功的态度,反映了南明各势力之间缺乏团结和信任,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的抗清战线。

宝庆战败,新会战败,都说明了南明军将领的内部不和,终于,将反清复明的梦想一步步推向覆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