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众人吃过饭就很快休息了,第二天早上刘国梁一大早就开车出去了,因为他今天要去见一个人。
上海公共租界区汉口路309号,这里坐落着中国近代发行最久,影响力最大的报社大楼。
她的名字叫申报馆,整栋大楼占地七百平方米,高六层,整栋建筑全部是由钢筋水泥浇灌而成,非常坚固。
《申报》作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报社,最初是由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创建。
美查虽为老板,但执笔者和职业经理人都是中国人,从这里也能看出他对《申报》不怎么上心。
后来美查要回国,就将《申报》卖给了职业经理人席子眉的弟弟席子佩。
虽然《申报》是中国近代报社的先驱,可在那个年代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这也是英国人愿意转卖的根本原因。
席子佩虽然接手《申报》,但渐渐也感觉疲倦起来,以至于他不得不下定决心再次卖掉《申报》。
当时报社虽然不景气,但席子佩还是开出了四万大洋的天价。
而愿意接受《申报》的人是一个中学老师,他叫史量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此人是中国近代报业巨擘。
实际上当时的史量才也是非常拮据的,别说让他拿四万大洋,就算五十块大洋他都拿不出来。
可正在他焦头烂额筹集资金的时候,一块惊天大饼实实在在砸在了他的头上。
他朋友妻子的朋友名叫沈秋水,该女子看上了量才,并且愿意拿出三万大洋帮史量才购买《申报》。
这位神奇的女子不仅送钱,还把自己送给史量才,只是吧,沈秋水妓女出身,名声可能不太好。
但在史量才眼里,沈秋水却是他的恩人,他也没有嫌弃她的出身。
自从史量才接手之后,在他的不懈努力经营之下,《申报》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发展期,一度成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报社。
而他也因为《申报》的成功,迅速成为上海乃至近代中国的新闻巨擘。
申报馆位于上海滩一条街,这地方不论是放在近代还是现在,那都是妥妥的上海市中心。
所谓上海滩泛指上海的地标“外滩”,全长三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的外白渡桥,全程基本都是西洋建筑,所以也叫西洋建筑博物馆一条街。
刘国梁下车确认了一下门牌,确认无误,然后点了一根烟径直向申报馆内走去。
“请问您找谁?”
刚进门,在门口被前台叫住,前台是一个年轻姑娘,看长相也就二十出头,扎着马尾辫,穿着黑色毛呢制服,人看起来很清爽。
她眼睛很大,双眼皮,双手抱胸,死死盯着刘国梁,看不出有任何怯场的意思。
刘国梁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这姑娘脾气暴躁,似乎很不喜欢她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
“怎么,你们公司前台都这么拽的,看到客人为何不笑脸相迎。”
刘国梁吸了一口烟,然后吐在了她的脸上,说实话,这一举动无论放在哪个国家都是非常不礼貌的。
而刘国梁最喜欢用这一招,来判断自己认识的陌生人。
“拽是什么意思,看你长得很帅,本公主给你一次道歉的机会,赶紧向我道歉。”
前台小姑娘感受到了刘国梁的恶意,现在的她眉头紧皱,撸起袖子,双手掐腰,一副随时要动手的准备。
“怎么了?”
大堂内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看到门口的情况,他赶紧小跑过来询问情况。
“这登徒子朝我吐烟卷,今天本公主绝对不放过他。”
小姑娘见来人也没啥变化,依旧我行我素,口出狂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