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蒙县城是一个紧靠山体的县城,山后是沱江,沱江的对岸,便是临江码头。所以说,东蒙县城有些失幸,若是没有沱江边的山体,它也能在沱江边,建造一座码头。也有可能,当初朝廷为建造码头选址之际,会考虑东蒙县。
那座把东蒙县城与沱江隔开的山,如果算是东蒙县城不幸的源体的话,那么,上天也是给予了东蒙县城足够的补偿。
因为,除开那座耸立的山,东蒙县城外,是一片平沃的土地,宽广且平沃。
如果有人从远处来,远远就能望见,在一片的平沃的土地上,有一处人们的集居地,这处集居地,背靠着一座山。
这处人们的集居地,自然就是东蒙县城。
东蒙县城没有围城,它更像是一个人们自然集聚而成的县城。事实上,的确也是如此。
据一些了解东蒙县城历史的老人所述,东蒙县城原先只是一个乡镇,一个在山脚下的乡镇。
这个乡镇原先也不叫东蒙,而是叫蒙山乡,只因它那身后把它与沱江隔开的山叫做蒙山而名之。
后来,受到蒙山乡附近平沃的土地的吸引,来这里耕种的百姓越来越多,蒙山乡的商业得以发展起来。
蒙山乡的规模,越来越大,终于引起了沱西郡官府的注意。
于是,沱西郡多了一个县域,起名为东蒙县,其意便是东边的蒙山。
蒙山乡就此消失,更名为东蒙县城。随着县衙等官府的单位的建立,以及商业的稳步发展,东蒙县城的人口逐渐增多,整个县城的规模,得以扩大。
平沃的土地,优先利用于种植,这是天下老百姓的共识。因此,东蒙县城扩展的方向,先是往蒙山的方向扩展。
渐渐的,蒙山的山脚往上,有了百姓的建屋,这才有东蒙县城像是背靠着蒙山的景观。
东蒙县城的中心地带,也就是原来的蒙山乡,就是东蒙县城的商业集中地。
这里聚集了各行各业的商铺,大梁的粮铺,便是在此。
大梁的祖上,不是蒙山乡人,而是那批最先被蒙山乡平沃的土地吸引来的百姓。
或许有人会奇怪,为何外地人可随意来此耕种土地,蒙山乡的百姓难道不能自己耕种土地吗?
要知道,能耕种的土地,是百姓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养出来的。好点的土地,养个三年便能耕种,不算好的土地,要养个五年往上。
蒙山乡的人口不多,而平沃的荒地却很多。如此,蒙山乡的百姓,力有穷尽时,只能够开拓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荒地。
而那些闲置的荒地,自然就吸引来了那些无以为生的百姓的到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