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后等人皆茫然无措。

他们本是来向皇帝讨个说法,怎会牵扯到其他事端,竟至滴血认亲这般地步?

绍临深神色不变,只暗中向着旁边的韩忠递去一个眼色。

韩忠心领神会,赶忙上前将今日朝会上的事情详述一遍,而后沉声道:

“此事虽人证物证俱全,然事关皇家声誉,切不可轻率定论,还望娘娘上前验证一二,也好敲定此事。”

“荒谬!”

张太后闻言气得倒仰,她猛地伸手将托盘上的两碗清水拂落在地,对着绍临深怒声斥道:

“皇帝,哀家看你是昏了头了,这种蠢事你也相信?”

“你是哀家十月怀胎生下的亲身骨肉,难道还能是假的不成?”

这可不一定。

众人心中暗忖。

他们先前亦觉此事颇为怪异,然见张太后动辄对陛下喊打喊骂的模样,哪像是对待亲儿子的态度。

况且,陛下贵为一国之君,岂能受此屈辱。

往昔朝堂之上,对于张太后宠溺幼子之事早有传闻,如今众人亲眼目睹,对换子一事倒是多了几分信任。

绍临深还没开口,倒是旁边的方太嫔不乐意了,当即挡在他跟前,冲张太后怒目而视道:

“怎么,你心虚啦?如果陛下真是你儿子,不过是让你滴血验亲证明自己的清白,怎的还拖拖拉拉?”

说罢,她也不管其他,见又有太监端来两碗清水,果断的咬破食指,将鲜血滴落于其中一碗,而后冲张太后微微挑眉示意。

这副作态,倒将张太后气得胸口憋闷的厉害,险些吐出一口老血。

偏偏往日在清宁宫身子虚弱的连床都下不来的自己,现今到了勤政殿后,即便屡屡受气,却仍能稳稳端坐于椅上,且精神还越来越好了。

张太后此时已经隐约察觉到异常,不想顺着方太嫔的意思继续。

她侧头看着旁边的绍临深,正要找借口回绝,却瞧见对方竟也咬破手指,将血分别滴在两个玉碗中。

四周大臣纷纷上前,只见那滴有方太嫔与皇帝血液的碗中,两滴血缓缓相融,再难分彼此。

“轰——”

众人脑海中仿若被铜钟重击,发出阵阵嗡鸣。

虽然大家心中早有揣测,然当事实真切呈现于眼前时,仍不禁惊愕万分。

即便张太后不肯滴血验亲,可有方太嫔与皇帝的血液相融在前,对方验与不验,已经无关紧要了。

“不可能,这定是有人做了手脚。”

张太后双眼圆睁,再次将碗掀翻在地。

皇帝是不是自己生的,她还不知道么,哪用得着什么滴血验亲。

想到宁王的事情,张太后直觉是绍临深暗中捣鬼,她扬起手欲扇绍临深耳光,却反被对方扼住手腕。:

对方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冷漠表情,道:

“太后,朕是皇帝!”

周围的大臣和宗亲们见状,同样不满,个个表情冷峻的盯着张太后,大有她再敢动手,他们便要对她不客气的模样。

主辱臣死,可不是说着玩的。

眼见气氛僵持不下,以吴王为首的皇室宗亲们开口提议,由他们亲自取水,全程监督每一个环节,让皇帝和张太后二人重新验血。

张太后此时已无退路,只得点头应允,但要求自己的亲信揽芳在旁监督。

吴王等人闻之应诺。

然而——

即便再次验血,方太嫔和绍临深的血液依然相融。

反观张太后那一碗水中,两滴血液界限分明,丝毫无法融合。

且,因“绍临深”的容貌酷似先皇,即便有两三成与母亲相似,然先皇偏爱身强体壮、好生养、面容圆润有福相的嫔妃。

故而张太后和方太嫔无论身形容貌,皆有几分相似之处。

说绍临深长得像方太嫔,在铁证如山的情形下,倒也并非毫无道理。

是以,即便张太后叫嚷其中有诈,此番,已经无人再搭理她了。

在场的大臣们望着眼前相拥而泣的“亲”母子俩,心中感慨万千。

有大臣进言,不如封方太嫔为圣母皇太后,自此两宫太后不分大小,皆为陛下的母亲。

毕竟自古以孝治天下,张太后纵有过错,可也将皇帝养育成人,生恩与养恩同等重要,实不可因之废黜。

此话一出,倒是引得众多大臣纷纷附和。

而皇室宗亲却认为,张氏换子在前,若不加以惩处,以后后宫嫔妃人人做此行径,不仅坏了规矩,更会贻害无穷。

一时间,双方争执不休。

“不行!!!”

张太后和方太嫔同时开口,两人厌恶的看着对方。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