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
光幕上两个字迹殷红如血。
“欸。”一名弟子愣了愣神,良久,发出长长的一声叹息。
他思考的时间过长,超过了半炷香的时间。
神情落寞的同时,这名弟子起身离开座位。
时间已来到午时,同样的一幕,在考场上接二连三地发生。
淘汰的人数,已达到了惊人的六百余人,原本还算紧密的人群此刻已经变得极其稀疏。
赵启此时盯着又一道出现在光幕上的题目,脸上挂满了细密的汗珠。
他感觉这场道文识记考核比上一场体魄考核还让他劳神费力。
每一次选择,他都感觉像在赌命。
赌到现在,他已经连着蒙对四道题了,每赌一次,他都要压满半炷香的时间。
“娘咧,为什么,为什么还没结束?”赵启此时欲哭无泪,哆哆嗦嗦地伸出手指在上面一个选项按了一下。
下一刻,光幕一闪,变换成下一道题目。
“又……又蒙对了?”
赵启难以置信地盯着光幕。
……
“嘶……”
离考核结束还有半个时辰的时候,崔昭盯着光幕上的题目,毫无滞塞的作答过程首次有了一次停顿。
答了这么久,崔昭早就察觉出来,这些题目越到后面,就越出得古怪刁钻,甚至有些题目,都不是单纯地在考道文的识记了,而是考察人对道文的理解。
就好比他面前这个题目,就给出了一个字形极其复杂的道文,让他阐释这个道文的字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当然,题目最后说了只要阐述合理即算正确。
崔昭盯着这道题沉思了好半晌,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出题者不应当出这种模棱两可的题目,毕竟这场考核的机制都是参考弟子手中的玉简即答即判,若出现这种“阐释合理即算正确”的题目,一个器具能来判定这阐释合不合理?
这么一想,崔昭的眉头蹙得更深了,口中反复喃喃着“字形”二字。
这可涉及到道文的起源,他不由得回忆起了当初写在《道典》扉页上的那一句话:古之圣贤,观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始创道文,以释天地义理。
蓦地,崔昭双目精芒一闪。
“这绝对是一个坑!此题看似是一种自由阐述题,但实则还是考察对这个道文的记忆。”
“圣贤既然是根据天地万物的形态来创造的道文,那这字形必然就和这个道文所蕴含的意思有关,所以此题答案是固定的,只需依靠着它的意思来详细阐述即可。”
想到这,崔昭瞬间打开了思路,当即就开始在光幕上以指为笔,飞速作答。
果不其然,在他答完这道题的一瞬间,光幕一闪,自动浮现出了下一道题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