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西域方面,有凉州三明,董卓,马超等人慑服羌氐。曹魏夏侯渊,曹真,郭淮降夷拓边。张恭孤身守西域。
南中作乱,有孔明,李恢,马忠,张嶷,霍弋清扫寰宇。
东方山越,士燮震交州,吕岱南宣国化,诸葛恪收降山民十余万,步骘,贺齐,陆逊等几乎所有东吴将领都拿其练兵。
故而东汉末年,虽然群雄并起,却都能压得四方异族不敢踏进中原一步。
敢问陛下,这可能称得上一个强字?”
房遗直的这番解释,让李世民都不禁微微颔首,这番解释确实颇有见地,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子确实有些真才实学。
“既然汉朝如此强大,又是怎么灭亡的呢?”
李世民原本随口一问,也没指望房遗直能给出什么耳目一新的答案来。
却没想到房遗直听到这个问题后不愁反喜。
你要是问他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颗他肯定是没办法回答你的。你要是问他汉朝是怎么灭亡的,那他是有一百种不同的答案。
前世一本三国演义小说,一部经典的电视剧,不知道引起了多大的轰动。网络上对书中各种问题的探讨,更是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历史区的up主,为了做几个关于三国题材的科普视频,房遗直都不知道查了多少资料。
你问他关于汉末三国的问题,可真是问到心坎里去了。
“回陛下,东汉灭亡,实则是亡于内忧外患。”
“哦?是何内忧,又是何外患?”
李世民听到这个广泛空洞的答案,有些失望。
比起房遗直之前的解释,现在的这句话既没有旁征博引,也没有举例说明,难免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
房遗直详细说道:“汉之内忧在于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外戚干政,导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而外患,则是因为黄巾起义而导致四方州牧纷纷割据,使得中央皇权名存实亡。”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房遗直继续说下去。
“汉朝之所以灭亡,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累积。首先,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权力斗争,比如说外戚专权,官宦干政,党锢之祸,等等空耗国力,以至于朝政之事无人关心。若是再碰上天灾,则必有亡命之徒揭竿而起,遂有黄巾起义,而后朝廷为了镇压起义,不得不放权给地方,导致地方势力逐渐壮大,形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这些诸侯之间互相攻伐,争夺地盘,使得国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而诸侯混战又使得中央权威尽丧。”
“再加上,汉朝的选举制度也有问题,选拔官员的方式导致了人才的浪费和官场的腐败。许多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而一些无能之辈却占据高位。这种人才的错配,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衰败。”
“种种弊端之下导致矛盾激化。到了这个时候,就算是皇帝本人也往往无力回天,无法控制局面,最终导致了汉朝的灭亡。”
“所以,草民之前说的独汉以强亡’这句话,并不是说汉朝在灭亡时还很强大,而是说汉朝在灭亡的过程中,其实一直有着强大的军力和人才储备,但这些力量并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起来,反而成为了内乱的推手。”
房遗直的这番分析,让李世民和李承乾都陷入了沉思。他们都是统治者,自然明白房遗直所说的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有可能成为国家的隐患。
“说到底,汉朝灭亡,并非是朝廷无有人才可用,而是朝廷没有用人之能。无才无德的人高居庙堂之上,而才德兼备之人又往往不得其用。如此一来,才智之士自然会心生不满,以至于人心离散。”
房遗直最后做了一个总结发言,完成了这次回答。
李世民闻言,面色微动,心头剧震。
并非是朝廷无有人才可用,而是朝廷没有用人之能。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居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少年能发出的见解。
房遗直把汉朝的灭亡归功于内忧外患,内忧在于无德无才之人争权夺利窃居庙堂,有才之士却在朝廷无立锥之地。而内忧又导致了政务无人处理,加之天灾而导致了百姓揭竿而起的外患。
这样的见解并非没有辩驳的地方,放在后世来说也并不出奇。
但是它好就好在可以自圆其说。
在唐朝这样识字率都不超过百分之十的初唐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
李世民听完房遗直的解释,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作为一位英明的君主,自然明白国家的兴衰更替是历史的必然。但他也清楚,作为一位君主,必须时刻警惕,防止自己的国家走上汉朝的老路。
“房遗直,你这番话,让朕受益匪浅。”李世民缓缓说道,“朕会铭记你的忠告,努力治理国家,不让悲剧重演。”
房遗直微微一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陛下英明,能够吸取汉朝灭亡的教训而励精图治,草民深感佩服。”
房遗直这个马屁拍的,李世民很舒服。
让他更舒服的是,房遗直说的那几句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李世民默念几遍,越念越觉得精妙绝伦。
他脸色潮红,拿起纸笔一挥而就,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
看着这幅力贯纸背的飞白体书,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李世民不知道的是,这句话之所以能够让他那么满意,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他说的。
只不过房遗直提前几年说了出来罢了。
李世民写好字后走下台阶到房遗直身边说道:“房遗直,朕观你年纪轻轻,不仅才华横溢,更是见识非凡,将来必定前途无量。你可愿意入朝为官,和你父一样辅佐朕治理天下?”
“什么!?入朝为官?”
房遗直十分惊讶。
李世民看到房遗直的表情,还以为他是因为自己要封赏他为官,他高兴坏了。
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不愿意做官的。
但是李世民哪里知道,眼前的这人,正是那个不愿意做官的奇葩。
就连一旁的李承乾和李丽质看到房遗直这副表情,都觉得他是高兴坏了。
“好啊,要是父皇能够封房遗直为官,那我就可以经常向他请教了。”
李承乾心想。
“好啊,要是封房遗直为官,我就可以经常见到他了。”
李丽质心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