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可不能以貌取人,我虽年轻,可我混这行好几年了,这古玩街我熟,哪家有什么好货,我知道的门儿清,我从这条街中淘了不少好货,就差老板你上眼了。”年轻人说道。
“我也不是摆摊的,也不忽悠人,正常我在这条街上,人来人往对上眼的,就到我的住处看看,不骗你,走两步,包你满意。”
皮业看了看表,晃悠了一下午,现在五点半,离招待所食堂开饭,还有一段时间。
“行吧,去看看!”
“前面不远,拐过弯就到……”年轻人碎嘴子,路上说个不停。
三分钟后,两人停在一处破落的大院子前,年轻人摸出钥匙捅开了院门,一前一后进了院子。
在皮业这位建筑设计师眼里,院子格局极乱,七百多平方米的院子,座北方向,一排破烂的旧房,有四、五间房,翻盖过屋顶,屋脊两头挑着兽形的吻,一半盖着小青瓦,一半盖着大红瓦,下面砖混的土墙,青砖和红砖混合砌在一起,墙体已经斑斑驳驳。三间房门却装有防盗门,别外两间,门窗已经没有了,布满蛛网、落尽灰尘。一米五左右的矮院墙,墙皮早已脱落了,墙上凹凸不平。东墙边搭着一片雨棚,棚下垒着一堆黑不溜秋的木材,破旧的门窗杂七杂八的堆在一起。西边一排房屋已经坍塌,砖隙之间,长出了杂草。
院门照壁墙到北屋之间,一条三米宽大气的青石板路,显出院子主人祖上,曾经是大富人家,也阔过。
年轻人自我介绍,叫温知新,这个院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祖上的名声有点不好,五代时梁国人温韬,是其老祖宗。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一职,任职多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四处疯狂的偷坟掘墓,关中地区大小唐皇墓陵无一幸免,被其趁战乱之际,其率领手下数万之众毁陵盗掘。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在他任节度使的几年时间内,唐朝诸帝的十几个陵寝竟然被他破坏性挖掘。
虽然五代时期华夏社会动荡不堪,温韬挖人坟墓,毫无人性。在老百姓心中,动人祖坟,如杀人父母,却是不可原谅的。可见,此人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盗墓,并将所盗物品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其胆量之大为令天下所有盗墓者之楷模。
史学界推测,温韬不通文墨,挖掘的字画类都被撕毁或扔了,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
温家靠偷坟掘墓起家,断断续续传承下来,到如今不知是多少代了。不管什么时期,什么朝代,当局都是严厉打击盗墓犯罪的行为。到了温知新之前几代人,受到国家对文物的重视,偷坟掘墓都是从重处罚,温家死的死,坐牢的坐牢,人丁稀少。
温知新虽然有祖上传下的盗墓手艺,却在当今社会,大大小小的有名古坟古墓都被国家盯着,无发挥的地方。只乘下文物识别的知识,倒买倒卖,做个中介拉个纤,混个温饱。
温知新打开主屋子的防盗门,打开照明灯,请皮业进去。屋子温度颇低,照明灯光线不强,有点昏暗。房间进深颇大,前前后后四排置物架,上面摆放着各种物件,沿墙壁也是堆放着一些旧故纸、旧书画、旧版书籍等等。几个麻袋鼓鼓囊囊的,也不知是些什么东西。
皮业看着满屋子的物件,置物架上的东西先不看,就在墙边的堆放书本查看起来。皮业自己也只是对建筑方面有关的文物,有深深的了解,再对各时期的钱币有研究,其它就所知不多,并不在行,另外就是对各种野史文本、地方志、游记感兴趣。
书堆里,不经意间,挑出几十几本不同时期的地方志,古代野史文本、古代刑案卷宗、往来公牍、人物志等等一大堆。
据温知新介绍,这些都是从废品收购站倒腾来的,可以开具发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