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钟燊灵神情庄重,他手持话筒,声音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在现场缓缓响起:“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温情的仲秋之夜,我们相聚于此,共同缅怀一位文学巨匠——已故的凌明哲教授。凌教授虽已离开我们,但他的作品却如璀璨星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这场演唱会,是对他作品的深情演绎,也是对他无尽的思念与敬意。”

钟燊灵微微停顿,眼中泛起一丝泪光,继续说道:“凌教授是我们中大之光,是文学领域的一座不朽丰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被下放到偏远农村,生活艰苦卓绝。简陋的土坯房、昏暗的煤油灯,繁重的劳作与精神的压力,却从未磨灭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在艰难中坚持创作,用文字描绘生活的苦难与希望,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坚韧与美好。”

“他创作的《牧马人》,主人公在草原的风沙中坚守,在困境里对爱情与生活的执着令人动容;《蹉跎岁月》全景展现了一代人的奋斗与挣扎,无数人从中找到力量;《山楂树之恋》里纯真的爱情,如清泉淌过心间;《那人那山那狗》用质朴笔触勾勒乡村的宁静,父子间的深厚情感,温暖了无数灵魂。这些作品,满含乡土人情与温情励志,每一个字符都凝聚着凌教授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的追寻。”

台下的学子们沉浸在钟燊灵的讲述中,眼中满是敬仰与怀念。此时,舞台上的乐队悄然就位,准备奏响第一首曲目,这场承载着敬意与思念的已故凌明哲教授作品演唱会,在深情与期待中,缓缓拉开了正式演出的帷幕 。

钟燊灵眼中闪烁着泪光,声音微微颤抖,饱含深情地继续说道:“凌明哲教授在那艰苦卓绝的岁月里,哪怕生活的荆棘将他刺得遍体鳞伤,却依旧怀揣着对未来的热忱与期待。他始终坚信,寒冬虽凛冽,但终会过去,明媚的春天定会如期而至。他的诗歌《释然与憧憬》,便是他乐观生活态度的生动写照,是他在黑暗中为自己、也为我们点亮的一盏明灯。” 说完,钟燊灵和几个主持人脚步缓慢,带着对凌教授的深深敬意,缓缓退出舞台。刹那间,舞台上的灯光渐渐暗下,整个世界仿佛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薄纱。

紧接着,清脆灵动的钢琴声从舞台的角落流淌而出,音符如灵动的溪水,在静谧的空气中跳跃。一个浑厚且富有磁性的男音,用粤语缓缓吟诵起《释然与憧憬》:“从此再不提及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声音像是从岁月深处飘来,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与深沉,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击在听众的心弦上。

就在这时,另一把充满力量的普通话男音,伴随着钢琴声,从舞台的另一侧悠悠传来,灯光也随之慢慢亮起:“往昔的回忆似风中残烛,闪烁几下便将归为虚无。那些痛苦的刺,幸福的雾,都在时光的长河中模糊。” 这两种语言交织在一起,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又似不同灵魂在同一旋律下的共鸣。

在舞台的后方,十名男生和女生身着简约的牛仔裤与洁白的T恤,整齐地排成两行。他们身姿挺拔,面容专注,静静地聆听着台上的朗读,眼神中满是对诗歌的敬畏与对凌教授的缅怀。

随着诗歌的推进,钢琴声愈发激昂,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波澜壮阔。朗诵者的声音也越来越高亢,情绪愈发饱满:“生命本是一场孤独的旅途,空手而来,又将空手而赴。那里有希望在晨风中飘舞。当春天的暖融化了冬的冷酷,花开满岸是自然的礼赋。” 现场的观众们沉浸其中,有的紧闭双眼,细细品味着诗歌的韵味;有的眼中闪烁着泪光,被凌教授的精神深深打动。

当诗歌即将进入尾声,舞台后方的十男十女也加入了朗读的队伍,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浪:“面朝大海,听涛声倾诉,每一朵浪花都是新生的欢呼。春暖花开,看蝶舞蜂逐,那是生命最美的画幅。” 此刻,整个舞台被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所笼罩,所有人都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希望的海边,感受着春风的轻抚,聆听着海浪的欢歌。

最后,全体朗诵者齐声高呼:“不再被过去的阴影遮住双目,心中的阳光开始倾吐。抛却生与死的沉重包袱,只在这海边静享岁月的眷顾。岁月的手轻轻抚过心湖,波澜渐息只剩下安宁的浮图。我守着这海与花的幸福,任时光悠悠把灵魂轻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声音在夜空中久久回荡,那是对凌明哲教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憧憬 。

在最后一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余音袅袅中,现场气氛被推至顶点。观众们仿佛从一场灵魂的洗礼中苏醒,紧接着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经久不息,欢呼声、喝彩声交织回荡在整个场馆。

这时,那位用普通话朗诵的中年男人稳步走到舞台中央,他面带微笑,身姿挺拔,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待现场稍微安静下来,他拿起话筒,声音洪亮且充满亲和力:“亲爱的老师、同学们,还有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中大校长李校长。” 台下瞬间又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就在大家的掌声渐渐平息时,另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人走上前,他同样拿起话筒,用流利的粤语说道:“大家好,我是中大中文系黄天老师。” 熟悉的乡音让不少观众倍感亲切,再次致以热烈的掌声。

李校长接过话茬,神情庄重而又满含敬意:“今天,我们齐聚在这里,共同缅怀凌明哲教授。凌教授作为我们中大之光,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他那些充满乡土气息与人文关怀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宝库,更成为一代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他的文字,穿越时空,让无数读者在艰难中找到希望,在迷茫中寻得方向。他对文化的贡献,是我们中大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凌教授虽已离去,但他的精神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李校长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凌教授的敬重与追思,台下的观众们听得全神贯注,不少人眼中再次泛起感动的泪花,现场又一次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