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浩瀚的水域之中,江东儿郎们犹如蛟龙出海,威风凛凛,但一旦离开了那滋养他们英勇的水域,上了岸,便仿佛失去了龙鳞的庇护,化作了无力攀爬的爬虫。反观并州军,其步兵与骑兵皆是骁勇善战,铁蹄轰鸣之下,足以将对手轻易践踏,直至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令江水为之阻滞,哀鸣不息。
“吼——!吼——!”
激昂的战吼声划破长空,震颤着每一寸土地,那是并州勇士们不甘的咆哮,是对胜利的渴望。
“我家周瑜大都督,诚邀刘将军共赴决战!”
然而,就在这战意盎然,一触即发之际,吴军的船队却如同狡黠的水蛇,于距离北岸不过三箭之遥的地方,悄然调整了航向。
船上的士兵,无论大小,皆挺立于船舷之上,他们齐声呐喊,那声浪汇聚一处,犹如天际滚动的惊雷,震撼人心,彰显出吴军高昂的士气与坚不可摧的意志。
这一幕,无疑是向世人宣告,即便身处逆境,江东儿郎的斗志也绝不会熄灭。
此时此刻,余皇大舟之上,一抹白影卓然而立,周身环绕着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那人身披洁白如雪的袍服,腰间横挎一柄寒光闪烁的宝剑,他凭栏远眺,身姿挺拔,宛如泰山之巅的孤松,岿然不动。
此人正是江东大都督周瑜,他不仅风采非凡,更以手势向北岸致意,那份从容与自信,尽显无疑。
江东的船队在江面上悠然游弋了三圈,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其雄壮与威严。
随后,它们才缓缓驶入了浩渺无垠的彭蠡湖,最终停泊在柴桑大营之中。
整个行进过程,宛如行云流水,井然有序,数千艘战船首尾相接,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前行,竟无一艘掉队,这无不彰显出江东水军高超的训练水准与周瑜卓越的指挥才能。
田丰立于岸边,目光紧紧锁定着那浩浩荡荡的江东舰队,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感慨。他轻轻摇头,喃喃自语道:
“唉,真没想到,在这吴、越之地的蛮荒深处,竟也能孕育出如此纪律严明、气势恢宏的水军。这番景象,哪里是蛮荒可比,简直是儒将治军的典范啊!”
看过江东水军之盛,刘耀心中久久不能平息,更叹息周瑜这般人物,为何不是自己手下之人呢?
若是没有周瑜之才能,自己只怕现在早已大破江东了。
这个孙仲谋当真是运气好啊。
……
数日之后,风云际会之时,刘耀毅然决然地应下了周瑜那掷地有声的挑战,他亲披战甲,引领麾下雄师,毅然踏上迎战周瑜的征途。
世人皆以为,那十五万江东精兵,定会掀起一场波澜壮阔、血染沙场的激战。
然而,世事无常,战局诡谲。刘耀一行仿佛是蓄势已久的猛虎,甫一发力,便以雷霆万钧之势,接连攻克九江、庐江两地,势如破竹,令人瞠目结舌。
此刻,九江府衙之内,刘耀正于静室中休憩,养神蓄锐。忽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一名探子身骑快马,风尘仆仆地闯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与敬畏:
“启禀主公!江东大军已全体屯兵于赤壁之畔,倚仗长江之天险,意图与我军展开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决战!”
此言一出,满堂文武,无论是谋士还是武将,皆是一阵哗然,议论之声四起,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
张飞震耳欲聋的嗓音在营帐内回荡,犹如惊雷炸响:
“主公!眼下我军雄师五十余万众,何其壮观!长江天堑,又何足挂齿!俺张飞以为,我等应立即下令大军登舟启航,直指赤壁,誓要一战而定,将那周瑜小儿擒于马下!”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无不群情激昂,纷纷响应,仿佛胜利已尽在掌握之中。
在这等压倒性的力量面前,任他周瑜智计百出,也不过是徒劳无功,终将被五十万铁蹄踏得灰飞烟灭。若非他主动挑衅,恐怕早已被我军声势所迫,步步后撤,无立锥之地。
然而……
若这一切是在广袤无垠的陆地上展开,那自然水到渠成,五十万大军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江东,凭借我并州精锐之师,横扫千军,无人可挡。
但眼下,横亘在前的是那浩瀚长江,波涛汹涌,天堑难越,不由得让人心生顾虑。
然而,一旦战火蔓延至浩渺江面,那五十万雄师,恐怕瞬间便会如晨雾般消散无踪。
刘耀并未急于发号施令,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最终定格在司马懿等人身上,沉声道:“诸位爱卿,对于张飞将军的提议,你们有何见解?”
田丰眉头紧锁,张飞之策虽勇猛,却令他心生忧虑,显然对此持保留态度。
荀攸、戏志才、郭淮三人相视一眼,眼神中交流着彼此的看法,随后又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庞统。
庞统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自他踏入许昌之日起,便渴望有朝一日能坐镇于此,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此刻,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梦想成真的曙光。
“主公,张将军之策,确有可取之处。”
“然而……我军若要倚仗水军迎战江东之敌,则需步步为营,谨慎行事啊!”
“故此,在下斗胆进言!眼下正值并州水师与江东水师一决雌雄之时!”
“倘若我军能一战而破江东水军,彼时,我大军便可长驱直入,势如破竹。”
“反之,若水师受挫,我等则仍依原定之策行事!令周公瑾疲于奔命,四处救火,使其麾下江东兵马陷入无休止的运动战之中。”
田丰亦颔首赞同,眼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
“所言极是!”
“士元之策,确有高见!”
刘耀同样面露赞许之色,重重地点了点头。
“此计,正合吾意!即刻传令甘宁、周仓,率水师大军扬帆起航!”
“遵命!”
“待水师抵达,全军登船,熟悉车船,适应江流。半月之后,赤壁之战,一举破之!”
数日时光匆匆而过。
甘宁携周仓、施琅及蒯国等一众将领,已抵达乌林南岸,扎下营寨。十万水师分批登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车船演练,气势如虹。
长江之上,波涛汹涌,其威势浩荡,非亲身经历难以全然体会。在这赤壁府衙之内,气氛凝重。
“启禀大都督!并州军的水师已尽数集结于乌林之地,他们正于水上展开激烈的演练与战斗,显然是战前的精心筹备。”一名探子匆匆步入,禀报着最新的军情。
周瑜端坐一旁,目光深邃,眉宇间透露出沉思之色。他轻声低语:“能否设法,让那些并州水师的战船相互联结,使其动弹不得?”
此时,一位温文尔雅的少年缓缓上前,他的举止间透露出一种从容与自信。
“大都督,在下曾有幸在许昌学院深造,与郭飞同窗数载,交情匪浅。”少年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谦逊与怀念,“对于水战之事,或许我能略尽绵薄之力,助大都督一臂之力。”
周瑜闻言,眼神微亮,似乎看到了破敌的一线曙光。
“伯言,并州军并不好惹,你若是去了,只怕有性命之忧啊!”
陆逊轻轻一拱手,语态诚挚而坚决。
“大都督!是您一手栽培了在下,如今江东正值风雨飘摇之际,吾自当倾尽所有,誓守江东!”
此人,正是名动一时的江东才俊——陆逊。
自年少时起,他便踏入了孙权的幕府,一路历经风雨,从海昌屯田都尉做起,到定威校尉,再到帐下右部督,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陆逊的身影活跃在袭取荆州的战役中,智勇双全,令人钦佩。
最终,孙权慧眼识珠,委以陆逊大都督的重任。夷陵之战,火光冲天,陆逊巧施妙计,火烧连营,一举击败了刘备的大军,从此声名鹊起,威震四方。
而后,石亭之战再传捷报,陆逊的智谋与勇气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孙权称帝后,更是对陆逊委以重任,封其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权柄一时无两。
最后,他拜相封疆,兼任荆州牧与右都护之职,荣耀加身。然世事无常,次年春日,他悄然离世,享年六十三载春秋,朝野悲恸,追赠谥号昭侯,以彰其功。
陆逊,这位伴随孙权逾四十载春秋的肱骨之臣,掌舵吴国军政大局十数年间,深得君心,信任有加。他智谋深远,性情刚正不阿,忠贞不渝,无论是驰骋沙场,还是运筹帷幄,皆游刃有余,被誉为“国之栋梁,社稷之臣”。
“伯言,此番决定,你可真真切切地想清楚了?”话语间,周瑜满是凝重与期许。
“吾心意已决!不破并州铁骑,陆逊誓不还朝!”他目光坚定,语气铿锵,仿佛已看见胜利的曙光在前。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