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没有你这层出不穷的手段,和能让数十万百姓吃饱穿暖的本事,你让以农为本的大明冒多大的风险去发展手工业?
大灾之年,地主商贾,囤积居奇,坐地起价是常态,做工赚来的钱够买几石粮食?
没有土地,有钱买不到粮食,穷人最后的命运不会有丝毫改变。
黄州之所以能发展邓平嘴里所谓的工业,说到底还是因为有粮食,有高产作物,充足的粮食才是百姓能有底气去靠做工谋生的底气!
没有粮食,扯再多,都是放屁。
真要说开源之道,朱常淦唯一赞同邓平的地方还是邓平曾经说过的海洋财富。
邓平说大明之所以穷是因为太祖出身太低,他的眼界局限性太大,这在太祖制定的种种所谓万事不移的制度就已可见一斑。
其中,最失败的制度还是禁海!
为了防止沿海百姓和张士诚、陈友谅残部勾结,故而实行海禁之策,堪称荒谬绝伦。
爱民如子的洪武大帝,却连最基本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都不懂,禁海……禁的是沿海数以百万计的渔民从此失去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手段!
在邓平的描述中,海洋蕴含着无穷无尽的财富,这财富不仅仅只有海洋本身,还有海外贸易,以及海外掠夺。
而洪武皇帝舍本逐末,定下禁海制度,让后世大臣有了祖制大旗反对皇帝开海,于是海洋财富尽落士绅豪族之手。
大明历史上几次开海,最后却只能不了了之,缘由在哪?
在于士族反对,士族不想开海,是担心皇家从海洋中谋取利益,让他们利益受损。
所有人都看到了利,唯独皇家是瞎子,或者被群臣忽悠成了傻子。
另外禁海导致海备松弛,让明初强大无比的海军慢慢衰落,进而导致海寇猖獗……
还有诸如王室奉养、免税、商税、矿山、户籍等等让后世直接看不懂的倒霉制度,最终将一步步将大明拖入财政破产的深渊。
腹诽归腹诽,朱常淦也懒得反驳,毕竟现在黄州欣欣向荣,别说看不到一点乱世的影子,就算是古往今来任何一朝的盛世,也不足以与现在的黄州相提并论。
邓平能看出朱常淦对他所说的话多少有些不以为然,不过他也不在意。
时代有时代的局限性,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邓平看来,大明的统治制度也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但对于这种历史上唯一穷死的王朝,邓平终究还是唏嘘多于同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