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守在虎山的那一股清军,没有溃逃。

驻守虎山的清军将领是聂士成,他是跟随叶志超进入高丽的将领之一,参加了牙山和平壤的战役,跟倭军算是老对手了。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聂士成憋着一股劲呢,非得要给小倭子一点儿颜色看看不可。

过江的倭军在虎山的山脚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强攻,聂士成率军拼力死战。

因偷渡计划失败,没有了五百名敢死队前后夹击,倭军的进攻并不算顺利。

虎山守军占据地形优势,短时间内,倭军无法快速取胜。

当然,倭军的战斗力,确实非同一般,而且虎山上的清军数量没有太多,时间久了,肯定守不住。

眼见着山下悍不畏死,一个劲儿往上冲锋的倭军,聂士成决意死守虎山,同时派兵向九连城等处告急,请求增援。

驻守九连城的宋庆也看清了形势,接到报告后立刻下令,大军出城,增援聂士成。

然而,命令发出后,宋庆发现了一个问题,根本没人执行军令。

为什么?因为此时驻守在鸭绿江沿岸的清军,分属与不同的派系。

别看宋庆奉命帮办军务、统辖诸军,实际上这将近三万的大军中,有一半儿是他根本无权调动的八旗兵。

还有另外一小半,是跟着叶志超从平壤溃退下来的士兵。

这些人见识过了叶志超丢下大军独自逃跑的神速,所以他们怀疑宋庆和聂士成就是下一个叶志超。

因此,这些人根本就没打算迎战,而是在做逃跑的准备。

此时的聂士成部还在虎山死守,但部下伤亡很多,眼见着援军始终不到,守卫的清军也动摇了。

“将军,我们撤吧,再不撤,只怕是咱们要全军覆没啊。”聂士成身边的人苦劝道。

“再坚持坚持,援军应该很快就到了。”

聂士成不死心,从牙山到平壤,再到虎山,难道他还要再退一次么?

就在山上快坚持不住的时候,倭军后方,忽然乱了起来。

一队人马,大概有两千人左右,从虎山东边迅速冲过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曲绍扬所率领的巡防队。

原本,曲绍扬奉命驻守安平河口,可他一直惦记着虎山这边。

就怕倭军忽然发动攻击,清军来不及防守,所以时时派人打探消息。

虎山这边战斗刚一打响,就有人回去给曲绍扬报信了。

曲绍扬深知虎山阵地的重要性,所以在接到消息后,立刻率队赶往虎山,前来增援。

曲绍扬从猫耳山出来的时候,只带了一千巡防队,其余人则是后续分拨出发。

等曲绍扬被张锡銮安排到安平河口驻守之后,陆陆续续,又过来了一千五六百人。

甸子街那头,曲绍扬已经派人去传信了,但是距离太远,一时半会儿的无法赶到。

火炮太过沉重,移动费时,不适合快速增援,所以曲绍扬留下五百人在后面护送。

他率领两千余巡防队员,带着四挺马克沁重机枪,一路赶往虎山阵地。

那马克沁重机枪,原本是装在车子上的,行动起来很笨,需要好几个人推着车子,走的还慢。

后来曲绍扬从国外请了些军工技术人员,跟他们商议了之后,将机枪主体卸下来,另外配了支架。

机枪主体也就一百来斤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扛起来就能走,一挺重机枪多安排几个人,路途远的话可以替换。

到哪个地方了,直接安装到支架上,就可以射击,这样灵活性就好了太多。

两千人马,一水儿的国外进口连发快枪,再配上四挺重机枪,直接就抄了小倭子的后路。

随着机枪一阵扫射,前头正嗷嗷喊着进攻的小倭子,顿时就乱了阵脚。

“弟兄们,杀,让小倭子尝尝咱们的厉害,看他们还敢不敢犯我国土?”曲

绍扬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周传勇、王木森等人,率领本队人马也不落下。

巡防队自打到了这边,除去昨晚炮轰了小倭子的敢死队之外,就没进行什么大规模的战斗。

眼下全数出击,正是精力旺盛之时。

众人平日里训练刻苦,加上装备精良,又有曲绍扬领头,真如同蛟龙入海、猛虎下山,嗷嗷叫着就冲了过去。

“大人快看,援兵,是援兵到了。”虎山阵地,有人发现了倭军后方的骚乱,大喜道。

“太好了,援兵一到,前后夹攻,看这帮小倭子还往哪里跑。”

聂士成部,因援兵的到来而士气大振,奋力反击。

倭军毫无防备之下被抄了后路,此时腹背受敌,死伤不少,一下子乱了阵脚,向两侧溃散。

而曲绍扬也趁机,率军冲上前去,迅速打穿了倭军防线,与山上的聂士成部会合。

“凤凰城新军前营管带,曲绍扬,见过大人。”曲绍扬策马来到近前,高声喊道。

“曲管带辛苦了,多亏曲管带率军增援,否则倭军一旦占领虎山,后果不堪设想。”

聂士成自然不认得曲绍扬,可守卫鸭绿江的军队这么多,只有人家来增援了,聂士成自然感激。

于是,聂士成亲自上前,与曲绍扬攀谈。

这个时候,聂士成才知道,合着增援的部队根本不是正规军,而是地方上的巡防队。

可是刚才他在山顶也看见下面的情形了,曲绍扬所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这哪里是巡防队啊?比一般的清军战斗力都强。

“大人,眼下形势紧迫,来不及多做解释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先守住阵地要紧,小倭子不容小觑,战斗力很强,咱们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这个时候,哪有工夫解释什么来龙去脉啊?迎敌要紧。

山下的倭军,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

不得不说,倭军的战斗素养确实厉害,迅速整合队伍,重新发起冲锋。

然而,有了曲绍扬率领巡防队的加入,倭军的进攻受阻,几次被山上清军反攻,战事陷入胶着。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江对岸的山县有朋焦急不已。

这不知道是哪冒出来的援军,打破了他迅速占领虎山的计划,如果战事形成拉锯,对他们是极其不利的。

因为倭军是背水作战,一旦清军主力也来增援,发动反攻,倭军很可能会被赶回江里。

思及至此,山县有朋立刻下令,预备队上,全军出击,除了他身边的几个警卫之外,所有人都过江作战。

就这样,倭军两万多兵力全数汇于虎山脚下,分成三路,向山顶发动冲锋。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