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溃败
陈允哲这一觉,睡了一天一夜还多,直到八月十七中午,这才睡醒了起来。
沈丽珍一见丈夫睡醒了,连忙让人预备午饭,这边也赶紧安排热水让陈允哲洗漱。
等陈允哲全都收拾妥当,饭菜也端上来了,沈丽珍这才把妹妹陈秀芸生娃的事情告诉丈夫。
“这是妹夫让人给你送来的信,我也没敢打开,你看看吧。
送信的人已经走了,说是还要去别处办事。
我这两天已经预备好了贺礼,就等着你醒了看一眼,然后打发人送过去。”
沈丽珍把信递给丈夫,又说了下这几天家里的事情。
陈允哲接过来信仔细看完,沉默半天没说话。
沈丽珍一见这样,不免有些着急,只得试探的问,“妹夫在信里说了什么?可是爹娘那头有什么事?”
陈允哲揉了揉眉心,摇摇头,“没,爹娘在那边还好。
是绍扬跟刘叔分析了如今的局势,说战况很可能不利于我们。
奉天或许还好些,但其他地方不好说。
绍扬的意思,让咱们把安东和营口的产业,暂时先关了,避免更大损失。”陈允哲把信递给沈丽珍看。
沈丽珍看完,微微皱眉,“不能吧?有这么严重?
不是说朝廷派了不少兵么,那么个小国,咱还能打不赢?
那些产业可不少挣钱呢,现在就下令关闭,要损失很多。”
“绍扬的意思,最晚十月初,必须把产业都关了,财产尽量运回来妥善保存。
我这几天再勤打听着消息吧,如果真的情形不对,咱也别图这几个月的盈利了,一切还是以稳妥为主。”
陈允哲沉思片刻,最后说道。
两口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而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高丽战场上,形势已经十分严峻了。
八月十六,倭国四路大军抵达平壤城外,没有经过休息,就发动了对平壤城的总攻。
进攻的倭国军队兵分三路,分别从平壤的正南、西南和东北部进攻。
清廷高州镇总兵、奉军统领左宝贵,率领一千五百人守卫平壤城东北部的玄武门。
玄武门临近高山,几百名倭军将大炮抬上山,用炮开路,俯轰玄武门。
玄武门的城墙,在炮火中被洞穿。
在这等极其不利的情形下,左宝贵率领清军,采取诱敌深入的对策,诱使对方发动冲锋。
而清军则是埋伏在两旁,等倭军接近时,一举格杀。
倭军损失惨重,连正在指挥的支队长都中弹负伤。
强攻不成,倭军只能暂且退后,又利用大炮居高临下轰炸。
玄武门城墙上,很快就遍布死尸,倭军占领了外城。
由于站前连续不断地紧张工作,左宝贵突发中风倒地。
但是当倭军再次发起冲锋的时候,左宝贵强行站起,身穿皇帝御赐黄马褂,屹立城头,亲自指挥。
在左宝贵的指挥下,利用仅有的四门大炮,倭军的冲锋再一次被打退。
此时倭军已经明白,只要有左宝贵在,玄武门就能很难被攻下,于是他们的炮口一齐对准了左宝贵开炮。
左宝贵拒绝了下属的劝谏,身穿黄马褂立于城头,誓与城墙共存亡。
受到统帅的感染,清军士气大振,他们在墙头与倭军殊死搏斗,倭军的进攻再一次被打退。
倭军的子弹和炮火更加集中的对准左宝贵,一发炮弹飞来,左宝贵来不及躲闪,飞起的弹片将他的额头整整削去一块。
左宝贵扯下白布,包扎好伤口再战。
紧接着,有一块弹片击中肋下,腹部被切开,肠子流出。
左宝贵终于倒下了,他以战刀支地,双目圆睁,命令其他将士死守城墙。
倭军的狙击手瞄准了左宝贵,左宝贵左胸连中数枪,终于再也无法支撑,倒地阵亡。
尽管此时清军已经伤亡惨重,尽管主帅已经阵亡,可是剩下的清军没有人放弃坚守。
众将士们喊着左宝贵的遗言,再次集合队伍,向城头的倭军开伙。
当倭军冲锋到城墙下时,清军直接朝着倭军的头顶跳下,将他们扑倒,赤手相搏。
这是倭国军队进入高丽战场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清军的英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是很恐怖的。
倭军只能暂时后退,而这个时候,内城的清军竟然乘势发动反扑。
玄武门的倭军只能带着懊恼和一丝不解的心情撤退了。
在城南和城西南的战场上,清军也击退了另外两路倭军的进攻,形势对清军大为有利。
此时倭军的伤亡人数高于清军,而且他们的炮弹快打光了,步枪子弹也所剩不多。
更重要的是,这些倭军带的饭团子也吃完了,很多人冲锋一天都没有吃到饭,只能去挖野菜充饥。
偏偏这个时候,当地下起了大雨,瑟瑟发抖的倭军挤在一起,又累又饿、疲惫万分。
伤兵没有药,只能不停的哀嚎,全军士气全无,陷入悲观的境地。
对于城中守卫的清军来说,这是一次全歼倭军的绝佳战机。
清军只要主动出击,连夜发动偷袭,倭军又饿又累,根本无力抵挡。
为了防备清军可能连夜发动偷袭,倭军决定整体撤退。
然而就在倭军准备拍拍屁股走人的时候,他们竟然发现,平壤城头挂出了白旗。
是的,城中负责统领各军的直隶总督叶志超,以高丽官员的名义,向倭军投降。
说清军已经同意停战退出,望倭军遵照国际公法夜间休战,双方第二日在正式谈判如何投降的问题。
以倭军对叶志超的了解,立刻判断出,所谓的第二天谈判只是个幌子,这家伙一定会连夜逃跑。
这是一个绝好的全歼清军的机会。
于是,倭军在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夜晚,饿着肚子出动全部助理,急行到平壤的后路,埋伏在道路两侧。
果然不出所料,天一黑的时候,叶志超就带着亲兵冒雨悄悄跑了。
主帅不见的消息很快在军中传出,于是守卫的清军全部溃败。
他们来不及带上武器和辎重,争先恐后的冲出城门,向平壤后路逃去。
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倭军趁机开火,只顾逃命的清军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