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结束后,李枫就回了京城。
因为修建体育场的项目在前两天就已经定下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选址,出设计图,确定好。
然后办手续,修就完了。
这些他自然是不用亲力亲为,偶尔看看进度就行了。
选址方面是市里提供地址,他只需要选就行了。
之后的这些都是由父母的国光地产来全部承办。
因为这是他私人修建,所以这个项目是不用招标的,很方便。
李枫这一下子,相当于要投资小几十亿给家乡,巴市政府方面自然是大力支持。
这是白捡的GDP和政绩!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前任市委杨书记就调到了绵羊任市委书记了。
这对他来说,可是迈了一个大步子。
要知道绵羊可是川蜀省第二大城市,属于副中心城市,前几任市委书记都是上了副省长的。
他这一去,就是青云直上了。
接任他的,是两年前任市长、市委副书记的李康,这不算特别意外。
有不少市委副书记、市长接市委书记岗位的先例,属于正常情况。
回到京城后,李枫在第二天拿出了一天时间,安排了给他专题采访的事情。
上午,时代周刊母版专访,下午,央视刘雨涵专访。
时代周刊安排上午,当然不是因为他们名气大,含金量高所以优先。
而是上午时间短。
而且刘雨涵是李枫的老朋友了。
安排下午除了时间长,拍摄和录制方便之外,晚上肯定要安排一顿饭的。
这是待客之道。
说起来,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在很早就想采访他了,但前几年一直是亚洲版。
在08年奥运会之后才是母版。
李枫之前不想上,一是懒得麻烦,二是上了又当不了年度人物,去凑那个热闹干啥?
上时代周刊自然是要竞争年度风云人物的,要不然上了有啥意思?
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含金量还是非常高的。
能评上的人非常少,无一不是大佬或者极其特殊的东西。
这个评选是始于1927年。
选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的传统由1927年开始,当时时代杂志的编辑正思考在没有什么大新闻的一周,究竟有什么可以写。
由于在那一年查尔斯-林白首次飞越大西洋,但时代杂志并没有把他放在封面,在年底,编辑想到补救这个尴尬的方法,就是把林白放在封面,并称为年度风云人物。
中华大地最早是在1937年,蒋与宋当选(首次夫妇获选)
第二次是1978年,邓爷爷力挽狂澜影响中国命运和世界政治走向当选。
然后在1985年,邓爷爷二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因为他不仅启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而且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时代周刊》每年都会邀请该杂志的读者投票给心目中认为应该赢得此一头衔的人。
但最后还是由《时代周刊》的编辑们决定谁是年度的风云人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