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窥探历史时。
以西陆的“十字焚刑初拥者”作为锚点,无形之中更变了很多进程。
致使虚幻历史内的自己没机会降生!
最终只能拷打一番白色蛾虫神明,以及其他大陆的“方舟遗留导师”,遗憾离去。
可谓除了原本预设的目标外收获满满。
约旦当时,自觉完美吸取了前一次经验,很快就决定第二次试图探秘过去。
预设目标失败的原因,无疑是初次尝试没经验。
即便有所心理准备,也还是没料到,一个教皇能牵扯到西陆格局大幅变化。
因为历史上坦尼亚教国虽强盛。
可再如何,也没强到能称霸一整个西陆!
就算自己后来领着教会荼毒西陆,也从未以教国名号,而是以纯白教会本身……
故此。
第二次的时候没以西陆历史人物为锚点,而是随便选了个古代东陆皇帝。
这样一来。
陆地之间相隔污染海洋,东陆变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大幅影响到西陆!
第一次时便是如此。
西陆被“英灵殿”异化的教皇搅得历史面目全非,东南两陆却跟历史记载相差堪称一致,没什么变化……
当第二次踏入历史门扉后。
进入虚幻间隙内的第一时间,就从东陆回到西陆,发觉西陆进程果然不再诡异。
一如真实历史那般。
熟悉又陌生的坦尼亚教国人人喊打,诸国巴不得其亡国!
真是亲切……
但回顾往昔什么的,第一次的虚幻间隙早已足够。
他在第二次的间隙内充当了一个纯粹旁观者。
见证父母的相识,结合,死亡。
见证名唤“约旦”的自己降生,并在无知使然的压力下,于胖神父面前惶惶不可终日,想尽各种办法保全自身!
包括初次的“加点”,成为非凡,而后又踏上污染途径的夜色。
无论是在修道院内,被同龄女性修生捏脸欺负的过往,亦或于沿海城邦平静的隐居。
千年之前的一切经历都仿若鲜活!
能站在旁观者角度看待自己,无疑是少有且新奇的体验。
约旦很满意能有这种体验,却不满纵使如此,都没能找得到“废物面板”的外在显化痕迹。
是的——就好像“废物面板”是在他体内自我生成,而非任何外力使然?
这显然并不是真正答案……
不确定的真实答案或早已呈现。
诚然。
寻求某些答案时的公式解题,是较为死板的通过切身证据,一点点发现肉眼可见之线索。
可当遇到公式解不了的题,换一种解答方式未尝不可——去算计迄今为止所有能挂靠的可能性!
排除过于无据可考的猜测。
充满理智规整气息的面板,必然是某种高效精准意识形态下的造物。
而在本土世界。
只有不知所踪的“方舟文明”有这个能力!
除此之外。
约旦实在想不到有什么文明,能弄出“废物面板”这种东西。
千年前他亲自查阅过,曾经所谓“古代文献”上也碎片化拼凑出过“灵感”这种语义,而非什么“灵性”与“灵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