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云龙山,秋高气爽之日,至第三日,乃武林大会之时。
山间彩旗飘扬,人声鼎沸,五湖四海的武林豪杰纷至沓来。
场上,三座高台巍然屹立,分别对应“天”、“地”、“人”三级比武。
欲登“天”台,必先胜“人”,再胜“地”,最终胜出者,即为武林盟主,可号令武林群雄。
台之两侧,各设二十余桌椅,茶香果硕,坐者,皆为武林名望的门派首领,或三山五岳的高士。
旎啸如前日一样,被天火门尊于右首之座,为白道之首,其后依次为少林、武当,再为万风山庄。
此等安排,令万风山庄,庄主袁正阳心生怨气,然惧天火门之威,只能隐忍不发。
天火门作为东道,门主黄宗跃上高台,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黄宗向众人拱手,朗声道:“诸位英雄豪杰,今日我等共聚于此,实乃江湖百年难遇之盛事。自先贤立‘武林盟主’之名,已过百载,盟主之位,已成过往云烟,致使江湖纷争不断,正邪难辨,动荡不安,杀戮频现。”
他话音未落,台下众人已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天火门为武林黑道,数年间吞并门派无数,仇家遍地,为武林其他门派所怒斥。
然天火门势力日盛,加之少林与武当,及黑白两道之首万风山庄和碧龙帮的纵容,致使武林杀戮四起,诸多武林中人命丧黄泉。
故而,黄宗此话一出,即遭黑白两道的嘲讽。
不过众人皆惧天火门之威,不敢高声反对,皆不愿做那出头之鸟。
更有诸多门派及外族高手,欲待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待武林盟主之位落定,再号令天下。
对于这些,在场数千人皆,只看谁将做那出头之鸟,或为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其中不乏欲借比武之名,报仇雪恨者。
那英雄帖上早已言明,上台比武,生死不论。于天下英雄面前,手刃仇敌,报仇雪恨,岂不快哉!
而外族高手,更欲借比武之机,重创华夏武林。且于天下人面前,各武林门派不敢群起而攻之。
此等心机,各门派之主,自然胸中有数,故而不会轻易派出高手应战。
这时,黄宗目光如炬,扫视众人,数千人渐渐安静下来。
他继续说道:“我辈虽出身草莽,然心怀天下,义字当先,以德服人。今日聚于此地,非为争雄斗狠,实为共商大计,遴选一位能平息江湖纷争、统领天下各门各派的盟主。此重任非但关乎个人荣辱,更系于武林兴衰,乃至苍生福祉。”
闻此,旎啸轻笑淡然。
他并非笑那黄宗,而是笑天下武林中人,皆知黄宗之话,冠冕堂皇,虚伪至极,然众人皆神色振奋,跃跃欲试,只为那盟主之位。
念及此景,旎啸嘴角微扬,笑天下人之虚伪,笑群雄之盲从。
片刻之后,黄宗的声音再起,“然则,所选之人,须胸怀宽广,智勇双全,武艺超绝,既能安内攘外,又能平息恩怨,维护武林秩序。唯有如此,方配得上武林盟主之名。”
话音刚落,华夏武林中人纷纷怒视外族高手,个个摩拳擦掌,蓄势待发。而外族高手则冷静自若,似未将华夏武林放在眼中。
黄宗扬手,示意喧嚣渐息,复又高声道:“我黄宗今日于此立誓,不论何人荣登盟主之位,天火门必倾全门之力,鼎力相扶,绝无二志!
“望诸位能放下昔日恩怨,摒弃门户之私,共襄此盛举,选出一位真命武林领袖,佑江湖以安宁,泽被苍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