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夏日的早晨,天还未亮,关子洲就吵闹起床舞棍,舞了一阵天降大雨,他索性跑出院门,一口气跑上了村外的石崖山上,握着木棍坐等天亮。一会儿功夫,由远而近传来树叶纷纷落地的声音,在宁静的黑夜黎明时分,显的风吹树动,但是却无风,乌云像一块巨大的纱幕,遮挡住了皎洁的月光,遮住了半边天空,使得天地间只剩下昏蒙蒙的一片,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浓重的黑暗中,月亮在努力挣脱着,可就是冲不破乌云的包围圈。关子洲的耳朵特别灵敏,感到异常响动情况,有些害怕,马上趴在地上,缩在一块石头后面一动也不动,静静地眯着眼看着东南边山道上,只见黑黝黝的一个身影从一棵树上飞跃到另一个上,来人轻功又高又怪,仿佛是一飞行的物体,急飞奔一袋烟后又下沉,在地上一沾又飘飞在半空,浮沉起落直奔而来。关子洲听见不断响起,轻轻按地声,有些害怕,但这声音竟渐渐近了,离自己不过百丈时,他突然又发现,南边的山岩石上站立着一个中年人,一动不动,像是棵孤独的松树立在凸凸的岩石上,又像钉子立立钉钉着,一把宝剑插入石岩中,在黑暗中闪着熠熠寒光,
中年男子独自低声唱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顿了顿,又唱起来:“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唱道兴起时,他惘然不顾悄然而至的黑衣人来的危险降临,依然拔剑在岩石上舞起来,剑风震撼得岩石下的树摇摇动动的,草也被剑风吹得左右摆动,剑尖锋芒击打在岩石上,火花片片连连,似乎正在发泄许多不平事,又在诉说着许多心中的愤懑忧愁,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他连用剑在岩石上刻下三个为什么,连声低吼道:“来吧!暴风雨!”来吧,来吧,来吧!”黎明前,似乎黑暗起来,但中年人心中盼望着尾随而来的黑衣人的决战。原来,中年人名叫林联高,他13岁时就随师父加入东厂,后在明宪宗时复设立“西厂”时,转入“西厂”,又复入东厂。东厂,明代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地点位于京师(今BJ)。明中叶后期锦衣卫与东西厂并列,活动加强,常合称为“厂卫”。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东厂建立更深的背景是明代加强中央集权。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其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史·刑法志》:“刑法有创自有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未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又“东厂之设,始于成祖。锦衣卫之狱,太祖尝用之,后已禁止,其复用亦自永乐时。厂与卫相倚,故言者并称厂卫。”东厂、西厂与锦衣卫共同点是监视、侦查、镇压官吏的不法行为,即“巡查缉捕”。林连高武功卓越,为人正直,他时常对残害缉拿正直大臣感到不满,不循法度动用私刑,极为反感,想念脱离东西厂,隐退乡野,但刘指挥使不批准,派出杀手千里追杀,林联高从京师一路往南而来,杀手就一路追来,这个黑衣人原来是林联高的队友,名叫韩勇军,武功极高,一身的轻功如燕,内功深厚,一双手如钢铁鹰爪,是东西厂十三太保第八位神探。这时韩勇军已悄声站立在林联高的二米之外,双手作揖抱拳,说到:“林大人,刘大人派遣卑职来请你回京师复职,商议要事。”林联高回答:“我已无心再回京师,不必邀请,难道非得苦苦追杀诛杀我吗?!”韩勇军:“林大人,从小入伍,掌握无数机密,非得皇上恩准方可离厂!”说完双脚一跃,整个人身躯如离弦之箭向林联高射来,林联高心里一震,以前也见韩勇军用过此招缉拿要犯,此招一出,一招制敌。林联高不敢怠慢,挺剑而上,只见剑身与韩勇军的双手缠在一处,火花四飞激荡,原来韩勇军的双手套戴了个铁的锋利的爪,不惧刀剑,两人本是队友同僚,相互熟悉对方的武功功力,两人腾挪闪击,相互出招了几十招,林联高一剑直接连用“神龙探海”“破宇长空”“大漠落日”三招,将韩勇军逼退三步后,说:“韩八太保,不可苦苦相杀,否则我们同归于尽,不可为不值得的东厂督主卖命!督主其私利而为之,所以制造大量的冤假错案,我们不可追随,以致作恶于社会百姓!”韩勇军闻言,双手稍作停留,正想说话,这时,从岩石百米外的地方,向林联高激射来三只快箭,分上中下,说时迟,那时快,三只快箭飞射而来,林联高想躲避已是不可能了,只见悬崖边扔来一物,只听一个老者自言自语嚷嚷道:“谁在这里不要命地打架?吵了老夫的早餐了!”扔来的一物竟是烤熟的半边山羊,三只箭齐齐射在烤熟的山羊上,快箭挡住了,否则,林联高命丧箭下。韩勇军愣了下,高声怒叫道:“谁再敢乱射,我叫他死无葬身之地!”随后他回身一跃,返路而回了,他有个脾气,谁扰乱他的武斗谁就会倒霉,他就反攻扰乱他的人。林联高低声向悬崖边说道:“谢了,叶老前辈!”说完向悬崖下一跃而下,跃入悬崖下的溪流中,顺溪流而去。被联高称为叶老前辈的老者,名为叶选海是武当元代法师叶希真的第三代弟子,自称叶老道。武当山是中国道教的活动圣地。汉魏以前就传说有不少羽客、隐士在此隐居修炼、精创武术、习练武功。南朝刘宋时的刘虬解官辟谷于武当。晋太康中(280—290)有谢道通辞官入道,西上武当于石室中结茅修炼修道,研习道武。唐太宗时姚简曾为武当节度,后隐居武当。五代宋初的陈抟曾隐居武当,诵《易》于武当五龙观,又隐居武当九室岩服气辟谷20余年之久。武当道派以“真武大帝”为主神。“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因避讳而改称“真武”,为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的合称,以其形似龟蛇,故名“玄武”。其地位崇高,为我国古代所崇奉的北方之神,亦为道教所供奉,更为武当派崇拜。武当派主张三教合一,以“道”为三教共同之源。认为道统生天地人物,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妙,统无极,生太极,是万物的根本、本始和主宰,并强调: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元末,武当山遭兵燹。至明,特别是明成祖朱棣、明英宗朱祁镇崇奉“真武”之神,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30余万人,费银计百万,历时7年,大修武当山宫殿,共建成八宫二观及金殿、紫禁城等,并赐名“太和太岳山”。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又名君宝,号三丰,又号玄玄子。因衣裳褛褛,不修边幅,人称张邋遢。相传元时曾于河南鹿邑太清宫学道,熟读经书,曾至陕西宝鸡金台观学得养生延命之术,明洪武后又至湖北均县武当山玉虚宫五边树结茅庵修炼成道,张三丰既是道家大家,又是武当派武术祖师,其代表武当派武术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明成祖朱棣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张三丰面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又为明成祖治疗疾病,深得成祖信任佩服感激,以旌表示彰,昭告天下。由此,张三丰声名大振,武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叶选海效仿祖师张三丰,衣裳褴褛,不修边幅,江湖人称叶邋遢,经常各地飘忽不定,于岩上溪边树旁结茅庵修炼,修炼内丹大法,精通武当内家拳、内丹睡功、阴阳调息功、筑基功等,对太极拳、太极剑等武当派武术甚是精湛运用,颇有造诣。叶老道从悬崖处跃跳出来,一身衣服破旧却干净,裤子底下磨破了边角,看似邋遢不整,但是行动甚是敏捷,举止稳扎,他边跃出来边自我说道:“这个,这个厂什么的,多半是冤枉忠臣残害忠良,平民百姓不得安宁。这个,这个林厂大内高手,闻听为人正直,不合浊流,实为天下人敬仰,为老道敬佩,正巧施手搭救他一命,不枉老道本意,可惜了我那块美味的烤羊肉了,下次遇见定要讨吃回来,哈哈。”叶老道在岩石上圈走了几步,对着关子洲藏身处柔声说道:“出来吧,小子,来来来,我们俩一起吃个美味泥鳅早餐。”说着,叶老道就操作起来,泥鳅2斤;莴笋干半斤;小米辣一小把;酸菜一小包;泡海椒、酱油少许;又一包里有郫县豆瓣;镇江老醋;仙精;盐;农家香油;大蒜四五个切片;老姜沫小把;香菜、紫苏叶等。叶老道变戏法似拿出食材食料、一口小铁锅等,他有布袋,装着食材佐料等,随身携带,手掌一挥,岩石聚拢一圈,铁锅一架,再一吹,火就烧起来了。
泥鳅味道鲜美,并且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低,能降脂降压,即是美味佳肴又是大众菜系,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美味又滋补。泥鳅可食部分占整个鱼体的80%左右,高于一般淡水鱼类。大众百姓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长发育!叶老道瞧瞧着关子洲瘦弱的身子骨,哈,正是吃泥鳅滋补的时候啊。关子洲又沉思长远,想起小时候,父母忙于农活,吃不饱穿不暖,他还天天早起晚归放牛,割草养鱼,每件农活他都干过,打小耕田种地,风里来雨里去,人小体弱,常常累趴在水田里,喘着气半天才爬起来,他有哥哥2个、弟弟1个,姐姐1个、妹妹2个,一大家子9口人,他是老四,他下面还有弟妹3人。他深深体会到辛苦劳动的农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他能感知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种”和“收”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来之不易,赞美了农民的劳动,更是农民血汗凝结,但是在土地不归属农民的社会里,普天之下,即使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夫面对饥荒之年,依旧有农夫饿死的惨剧发生,因为有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和枷锁。又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那段三个月内美好时光,让他终生难忘,他天天晚上与叶老道一起,实际成了徒孙关系,叶老道要他天天从悬崖爬上来,锻炼臂力、攀爬力量,天天烧煮烹调泥鳅给他吃,补力气壮身体强筋骨,同时在叶老道的指点下,练习武当道法、武当派武术基本功,叶老道在岩山边结草庐修炼道术,三个月很快过去了,关子洲在这三个月内不仅身体壮实,还能做到了从悬崖一口气攀爬上来,而且功力初定,功底扎实,练得一手好武当无极剑法。但他每天天不亮就回家,从不向家人说起,一直是个秘密。家人感觉到这小个长力气了,壮起来了,与他2个哥哥扳手劲,竟然赢了他的2个哥哥,有些人小劲大的味道了,只当是他在农活中磨练了出来的。那三个月内,令他回味无穷的有:红烧泥鳅、干煸泥鳅、泥鳅炖汤、椒盐泥鳅、鳅炖豆腐、酸菜泥鳅、干锅泥鳅、沸腾麻辣泥鳅、砂锅泥鳅、酱烧泥鳅、剁椒泥鳅、泥鳅烧香芋、焖焗泥鳅等,每天都有不同菜谱的泥鳅,百吃不厌,百吃百味,天天味美。他当时为了弄透明白叶老道师父天天从哪里弄来泥鳅呢?他又不养泥鳅哦,他为了彻底弄个明白,打破砂锅看到底,就晚上睡在悬崖下,终于看见了叶老道师父在悬崖下溪流里的笼捕法,用泥鳅长笼进行捕捞,竹编而成,长度大概是在30厘米左右,他注意看见就是笼口的形状做到了只能进不好出的形状。并且出鱼口的位置要做直径在2厘米左右的。这样在捕捞泥鳅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小鱼放在口的位置,引诱泥鳅上套。在收集时间上,基本上在4个小时进行一次收笼,泥鳅满满的。还有香饵诱捕法,在溪边挖了几个大坑池,在晴天的傍晚时分,然后将池水慢慢地进行放干,然后在等到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将水在缓缓的注入到沟凼中,然后泥鳅就可以集中到鱼坑中去,最后把一些炒香的米糠还有一些泥鳅喜欢吃的饵料在一起的放在网具里头。因为泥鳅的味觉很敏锐,只要闻到香味后,就会自动地钻入网具内,然后捕获就好了。这种办法还是在傍晚或者晚上的时候进行会比较好,因为这时候的泥鳅活动频率最为旺盛的、最具健硕的、最是乌黑亮泽。泥鳅美味营养赋于了关子洲拔节生长强健的体格,壮实的体能为他练习武当派武功打下坚实根基。
在那三个月的时光里,由于晚上从家里到岩上一个来往有10里的里程,关子洲起先走的慢,一个月下来后,脚力大增,呼呼生风,二个月后,走步如飞,他在叶老道师傅的精心指点下,从入门到熟练,武术非同一般。期间一次,由于山蚊叮咬,头上被叮出一个肿包又痒又难受,又患了痢疾,全身无力,乡村里人称“打摆”了。幸好,叶老道师傅发现了,立马取大米一小把,加食用碱煮成米粥,将米粥晾凉后,轻轻挑出米粥表面结出来的一层粥膜,放在关子洲头部肿包的部位上,粥膜干燥破裂融化后,肿包处就消肿、止痒了。叶老道师傅还用野生吊兰叶片消肿。吊兰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绿色的叶子呈尖端、条形、丛生状,叶细长,似兰花,气味芬芳。根状茎平生或斜生,有多数肥厚的根。有的中间有绿色或黄色条纹。花茎从叶丛中抽出,长成匍匐茎在顶端抽叶成簇,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偶然内部会出现紫色花瓣;蒴果三棱状扁球形,长约5毫米,宽约8毫米,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植株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全株可入药。取其叶片尤其是吊兰的叶片放在手中轻微揉搓,使之汁液外渗,敷在患处,可消除肿包且能止痒护肤。
对于痢疾治疗,叶老道师傅也较拿手,他对关子洲说,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和黏液脓血便,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痢疾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迁延不愈,则发展成为慢性菌痢,可以反复发作。痢疾属疫毒之邪。痢疾早期:疫毒盛而人体正气不衰,属于实证;痢疾晚期:疫毒衰而人体正气已亏,属于虚证;下痢赤白以红为主甚至下痢脓血属热证;下痢赤白以白为主甚至下痢纯白属寒症;下痢腹痛为血不和;下痢而肛门坠胀为气不顺。治疗实证当泻,虚证当补,热证当清,寒证当热,血不和则活血,气不顺则理气。症状轻微者,叶老道师傅口授几个偏方印证:一是马齿苋菜煮水饮食疗法:马齿苋适用于痢疾兼有热象者:下痢赤白以红为主、肛门灼热坠胀、腹部疼痛、口渴喜冷饮。二是大蒜汁疗法。将紫皮蒜捣碎后浸于温开水中1小时,然后过滤取汁,加入少许糖即可。大蒜解毒,有抗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三是萝卜生姜汁疗法。白萝卜汁、姜汁、蜂蜜各适量,混匀放入锅内蒸煮,一次服完。白萝卜顺气,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生姜暖中止痛。本方适用于痢疾诸证型而腹痛绵绵、肛门坠胀偏重者。四是止痢丸疗法。黄连50克,白头翁60克,鸦胆子5克(去油),秦皮100克,党参100克,当归50克。上药研末混匀,制成水丸,1周内用完。用于久治不愈的慢性痢疾。即痢疾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下痢赤白、腹部疼痛。关子洲将疗法遵师嘱咐,熟记于脑熟背于口。后来,关子洲常用这些治疗法子为村里人们治疗蚊子叮咬、痢疾,并积极推介使用,效果极佳,深受赞誉。三个月后,叶老道师傅临走时对关子洲说:“小子,好好练习,你是个练武奇才,有缘的话,我们还会见面的。”
“”关哥哥,你在想思什么呀?”白晶小伙子对着呆木木鸡的关子洲大声喊着,喊声将关子洲拉回了现场,时光一去存记忆,何日再逢叶道老;长取相思念道义,剑舞碧心胜天宇。第二天,群雄聚会一起,济惠和尚按剑朗声而道:“天下己定,黄山鼎新。今约各路英雄聚会光明顶,遵上师祖十年之约,将本山本院大悲武律负籍送之少林,选贤推能不枉师祖之遵。”十五年轮回一次,将大悲武律送到到少林寺藏经阁,经少林寺长老阅注后,将抄录备份送回黄山大悲院研习藏传,实现交流互通经脉。这是自古传递下来的习律,十五年一次举行各路英雄大会于光明顶,推举一名武功高强、德高望重的人授予此任务,完成派送武律。只是一路遥远艰辛,围绕武律,很有众多不测事件发生,包括抢阅争夺,传闻上几轮的派送,大悲院派送及少林寺护送的几个弟子都被暗中尾随抢夺的江湖人士,在争斗中几被丢失,人不得安全,幸得幸遇武当道长张三丰出手护送,方得以始终。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道占尽”。中国佛教认为,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是与人亲和并可以启人悟道的生命存在。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佛教寺院都修建于远离尘嚣的山清水秀之处。我国山区分布广,名山众多,因此凡是名山的山腰或顶部大都建有佛寺、庙宇、宫观。其中最为著名当属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即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是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的道场道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武当山,中国道教圣地,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西北部SY市丹江口市境内。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地位闻名于世。武当山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重要流派。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开创武当派。真武大帝是道教重要的神祗,又称玄天上帝、北极大帝等,传说中的北方战神,也是道教的北极四圣之一。真武大帝统御北方之地,因北方在五行之中属水,也被称为水神。道教又称之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真武大帝的形象威武不凡,身披金锁甲胄,执剑赤足,身旁有龟蛇二将侍卫左右。而今,武当山古建筑群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被整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当山和长城、丽江、周庄等景区一起入选“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齐云山,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古称白岳、云岳,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齐云山与武当山一样,供奉的主神都是真武大帝,因此也有“江南小武当”的美称。齐云山是全真派的圣地。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最早称白岳,据记载,有“道士皇帝”之称的嘉靖皇帝而立之年仍无子嗣,遂命龙虎山张天师去白岳为其开坛做法求子,而后果然灵验。嘉靖帝龙颜大悦,因见其“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遂更名为“齐云山”。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龙虎山,位于JX省YT市西南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玄宗天宝七年,因老子之故册赠张道陵为“太师”。禧宗中和四年,封为“三天扶教大法师”。宋徽宗大观二年,册赠“正一靖应真君”,理宗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靖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崇祯皇帝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正一派称祖天师、泰玄上相、大圣降魔护道天尊。正一道是张道陵创立并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老子为教主,为最高信仰,符箓斋醮为传播方式,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的一种宗教组织。由于张道陵开始炼丹修道于龙虎山,于是龙虎山可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张道陵是正一道创始人,他是祖天师,又称第一代天师。现今,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青城山,位于SC省CD市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道德天尊是太上老君的尊称。道教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德天尊的化身之一。又称太上道祖、道祖、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帝、降生天尊、开皇末劫天尊。在庄严肃穆的道教三清大殿中,供奉着神态端庄的三位尊神,这就是道教的最高尊神“三清祖师”。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到了现代,青城山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主流—全真龙门派圣地。宋代一般佛教徒著重修持,故禅净两宗最为流行。宋初,云门和临济并盛于各地,盛行于南方的临济宗禅师释志芝,住庐山归宗寺。他一生志于山野,远离尘嚣,独居于深山群峰顶巅处,白天与松林、清风、白云共伴参禅,夜晚与月亮、星星、山风、岩石相拥梦禅。有一天早上,志芝禅师醒来,望着天空,发现经过一夜风雨后,天上的白云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于是突发灵感,写下一首禅诗《千峰顶上》。千峰顶上:千峰顶上一间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师说:“不动心,才能时时与佛同在。”所谓的“不动心”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一个人的情绪如果很容易被外境左右,那他也很难体会到这首诗中的禅境。“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禅是无所不在的。这首诗中,禅师在云开云散这样的平常事情中,找到了禅的乐趣。他深悟禅道,禅法自然,将白云拟与人化,与白云共处,自比神仙,有得道升仙的途径,禅意盎然、禅趣深远、禅味仙境,羽化升仙。生活的禅法,就是这种风雨不惊的态度,内心越是宁静,越是能体验到细微的。
佛与道共存发展,无限风光在险峰。黄山是佛教道教均有建立,黄山自古佛教与道教共存,佛教道教容存于山顶群峰之上,历朝都有高人隐修于此,或著书立说,或修炼成仙,成为中华名山奇观胜境。唐开元十八年(731年),佛教志满法师在黄山白龙潭旁建寺院,北宋时期赠敕名祥符寺。唐天宝六年(747年),佛教目轮法师在黄山轩辕峰下建轩辕古刹,清代改名福固寺。唐中和二年(882年),天竺(今印度)僧麻衣禅师在黄山翠微峰下建翠微寺。北宋嘉祐八年(1063年),黄山采石峰侧建有黄山观(升真观)。南宋嘉定年间,黄山翠微峰下始建有黄山堂(城山观),炼丹峰前有仙坛宫。南宋末年,道教全真道张尹甫真人建有松谷观。元代,黄山仙都峰下建有仙都观,紫石峰下建有轩辕宫,温泉岩壁刻有“轩辕行宫”四字,水帘洞前有轩辕碑。明嘉靖年间,黄山建有朱砂庵,后改称法海禅院、护国慈光寺。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普门禅师到黄山创建法海禅院,受敕扩建为“护国慈光寺”;后又在玉屏峰前建文殊院,在光明顶建大悲院。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佛教寓安禅师募建掷杯禅院,后敕名云谷寺。明末清初,道教原道观有的废圮,有的改为寺庵,少数道士散居在未毁道观中;佛教兴起,僧舍之多之胜旺可以同比与五台山、普陀山。
关子洲从容地在站在光明顶上,听着济惠和尚的演说和一番言辞,大家个个团坐团聚在一起,一些人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舞动着手中兵器刀剑,似乎正想着拿那大悲武律,非我莫属。这么多人,选谁去派送?当时,江湖上有十三个声名赫赫的名门正派,即「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昆仑派」、「崆峒派」、「华山派」、「黄山派」、「恒山派」、「天山派」、「齐云派」、「龙虎派」。这次黄山光明顶聚汇,黄山大悲院发出邀请,各派各系各路英雄都纷纷响应,均表示派员参加,不负使命。但是少林派没有派员参加,其他佛教、道教等各派以及名望的山庄山寨祠庙都派弟子来照例参加,如五台山的主持普松和尚,手持禅杖,亲临聚会,与济惠和尚是莫逆之交,他身长八尺,腰阔十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臊胡须,力道无穷,一个禅杖功夫深不可测,勇不可挡。群雄在相互商议时,龙虎派掌门人邵力子提议比试武功,一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来融合各派武术发展。大家一听便都认为可行,各派领头及选派而来弟子个个身怀绝技,都有各自的独门功夫,都想一一展示,以证明各自派系的强势。这次比试,各路英雄一致把比试点定在天都峰上。天都峰高险,飞鸟难逾越,群雄试比高,武霸争高低。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仙界天都峰,健骨辣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天都峰无路可登,最为雄伟壮丽。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明代普门和尚率众僧,从西侧攀援,亦登峰顶。明地理学家罗洪先于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他山青点点,远水白凄凄;欲下前峰瞑,岩间宿锦鸡。”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峰内有仙人把洞门、鲫鱼背、天桥、百丈云梯、松鼠跳天都、天上玉屏、童子拜观音、金鸡叫天门、二僧朝佛等景点。当下,群雄个个飞跃而上天都峰,犹如等天梯,长长的一段山道,有些地方没有石阶,武功稍弱的一些弟子人员,中途望而退却,凭实力而上,就是证明自己功力战胜第一道关天都峰。天都峰,途中有一段长10余米,宽仅1米的“鲫鱼背”,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鱼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游客至此无不战战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难通”的感慨。站在峰头远眺,云山相接,江河一线,俯瞰群山,千峰竞秀,风光无比壮丽。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民谣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场空。”意为此峰为游黄山必游之地。在“鲫鱼背”上展示比试功夫,确实很难,但难不到有雄心壮志的好汉们,为了取得派送大悲武律,值得比试高低。华山江州道院的主持道士吕端阳的弟子刘振子,首先登上“鲫鱼背”,在“鲫鱼背”舒展拳脚,大风将他的道衣吹得飘飘的,他是个短矮黑之人,在“鲫鱼背”就像一个黑皮球在大风中跳跃弹跳,好像随时随刻都被大风刮走,但始终刮不走,可以显示他的武功甚是了得。漠北双鹰韩龙、韩虎俩人,一个鹰击长空,双双登临“鲫鱼背”上,韩虎说道:“展羽天都,众山凌空欲飞,一览众山小,我是峰我为峰,峰峰皆为我低头!”韩虎一个鹞子飞天,从上稳下站立在刘振子的双肩上,如同踩在一团黑色肉球上,在“鲫鱼背”上滚动,韩虎大衣风起,像是在“鲫鱼背”岩石上表演狮子踩黑色绣球,刘振子一个急招,肉球蹦出几十米高,想把韩虎摔下来,同时,双掌发力,猛击韩虎,韩虎从刘振子身下滚落下来,俩人在“鲫鱼背”上相互击掌三四十回合,掌力撞击声响彻整个天都峰,让人感觉天都峰都在摇晃中,其实,是山谷的风从下而上来,吹得群雄难以睁开眼来,远远望见他们俩人在争斗比试,一时难分高低上下。这时,韩虎发急,一招仙人摘星,将刘振子举起来,欲使劲推下“鲫鱼背”山道下面,但是刘振子从身上顺势抽出金丝腰带,缠拉着韩虎一起滚回到“鲫鱼背”山道下面来,第一场比试算是结束了。
这时韩龙手执双戟立足在“鲫鱼背”上,练了一套神龙降魔,天空中突然传来雷声,一声打雷从不远处隆隆滚滚来,韩龙待看时,也不知道回事,一个紫红色袈裟如同大盖迅速将韩龙从头盖下,韩龙执双戟用力向上发力,但那紫红色袈裟犹如大铁盖,沉重无比,又坚硬如铁,一下子将韩龙打压在岩石上,眼看韩龙就要被压成肉饼,千钧一发之际,一个白衣少年腾飞而起,用手中的剑用劲挑起了紫红色袈裟,就是这一瞬间,韩龙从即将盖下的紫红色袈裟中跳了出来,捡回一条命。群英雄顿时高呼起来,比试不可伤及性命。但是刀剑无情,一时出手收手不及或功力比试相差很大,往往不可避免会出现伤亡。韩龙从即将盖下的紫红色袈裟中跳了出来后,急忙下到“鲫鱼背”山道口边,放弃了再次争斗比试,那个白衣少年也飘然回到“鲫鱼背”山道下面,原来这个白衣少年是关子洲,是他及时出手救了韩龙一条性命。再说那犹如大铁盖紫红色袈裟即将飘盖住韩龙,由于关子洲的无极剑一撩,让其迟钝下,让韩龙从中遁跳出来,大铁盖紫红色袈裟变幻成一个中年和尚,他手执一个红色雨伞,身披紫红色袈裟,口念念有词,所诵的经文为《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金刚经》流传于世共五种译本,译本有不同的时代版本,最早翻译于北魏,最迟翻译于唐朝。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阿弥陀经》亦称《小无量寿经》,是释迦牟尼与长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萨以及诸多佛弟子而说的经典。主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令众生生起信心,信仰念佛净土法门。“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他就是极少出面的龙虎派智空玄觉禅师,他是一个终年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好多年已是销声匿迹了,今天突然身披紫红色袈裟现身光明顶,让大家深感意外。群雄议论纷纷,这个智空玄觉禅师武功极为高强,一件袈裟就是他的武器,那红色伞尚未打开,一旦打开就吸人魂魄,命归极乐世界。正待人们迟疑惊讶之时,一破空激射而去,那智空玄觉禅师身子一转,那件紫红色袈裟盘起来,立起一堵高墙,挡住那破空激射而来的拐杖,这发送拐杖的人是清溪山寨主黄老二,黄老二自幼在青城山跟随一名老道长练习青城派拐杖功,后来功夫练成回到清溪山自立门派,自为寨主,其寨形成一个很大的自然村,坐落在白际山脉之中。白际山脉,位于安徽省古徽州今黄山市东南的皖浙交界处,是安徽省ZJ省两省的界山。白际山因高耸如云接天之际而得名。是黑白古徽州的起源地。白际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脉,南连怀玉山脉。气势巍峨。其山脉主体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歙县和ZJ省淳安县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两省的一道天然屏障。该山脉形成千米以上山峰119座。主峰搁船尖海拔达1481米。石壁耸立,嵌空如耳。岩旁有泉及池,四时不绝。白际山脉,蜿蜒于浙皖的交界线上,从齐溪镇入境,一边沿边境向东南发展,直至马金镇界首,成为休宁县与淳安县的分界线;一边沿边境向西南发展,走何田、过长虹、进苏庄,成为安徽休宁县和浙江开化县、江西婺源、德兴县的分界线。搁船尖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圣地。古徽州有三分之二的人都靠山吃山,居住此间。所以白际山脉也称之为徽州的母亲山。
这个智空玄觉和尚禅师原是与清溪村寨寨主黄志仁,他兄弟八人,他排行第二,故称黄老二,他俩是莫逆之交最好的朋友。之前,智空玄觉和尚禅师从浙江开化、淳安一带遭到大内高手追杀,向白际山中逃匿,慌不择路,乱闯乱走被逼无奈,一直逃上白际高山密林中,寻到清溪村寨。清溪村寨是浓浓蔓延的绿意,鸟鸣环绕、树绿阴凉、溯溪而上、溪水潺潺。山间的每一步都踏出了有氧、健康的节奏。被清溪村寨寨主收留落脚,停留养伤,受聘于成为清溪村寨主的三个儿子的武术家庭教师,并指点点拨寨主的清溪刀法,促使清溪刀法完成自成一套体系。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创造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刀招沉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阖,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二、“单刀看手,双刀看走”,在刀法中持刀手及步法极为重要。和尚将现存的著名的少林双刀十八滚、日月乾坤刀、梅花刀、八门金锁刀、八卦刀、太极刀等刀法派别融入清溪刀法,成为清溪村寨寨主成名绝技,其心法在于“快中寻胜、制中求强”八字,刀法不断由快变寻生机,因而令人防不胜防,变幻莫测,连大内高手高手段、尉迟敬功和长孙漠北等,上门挑战都相继败在他刀下。刀法共可分为“旗、炫、厉、翮、雷、焙”五诀,旗旋诀:刀刃朝左(右),向左(右)横砍,与踝关节同高为扫,力达刀刃。旋转扫刀要求旋转一周或一周以上。以左右凤舞刀兼顾攻守之能,以奇特身法急速跃旗转袭向敌手,每个跃旗转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教人难以预先掌握攻势袭体方向,像风吹杆旗里的旗面变幻莫测,使敌手无法捉摸。炫欺诀:炫礼诀:刀身横平(刀尖朝后,刀刃朝外)藏于左腰后为拦腰藏刀;刀身竖直藏于左臂后为立藏刀;刀身平直(刀尖朝前,刀刃朝下)藏于右够侧为平藏刀。刀舞悬空,如同梨花炫目,人与刀同一,人藏刀中,只见刀不见人,使敌手不知如何变化,炫目不知刀在何方奔袭来,使到第二诀便能打败多数敌手。厉咖法:劈幻出大漠流沙滚动般、黄河水浪咆哮的刀,刀刀厉声,如鬼哭神嚎,神仙难以招架。翮渔诀:虽仅一刀,却由十多重连绵的冲击波组成,每个冲击波时间和攻击的角度都有意想不到、出乎敌手料想的精准转变,送出波波刀劲,汇成威力无比的凌厉刀气?,犹如空中翱翔的隼鹰冲击水面抓捕江水中的鱼龟。雷霆法:词语出自《易·系辞上》:“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目若熛火,声如雷霆,动如闪雷,刀如迅雷,共有连续十三招法,招招连绵接续,刀力破裂坚石。《三国志·魏志·王粲传》:“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时子胥在旁,目若熛火,声如雷霆,乃进曰:‘夫飞鸟在青云之上,尚欲弯弓而射之,况近集于庭庑乎。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一旦稍得志,如放虎于山,纵鲸于海,不复可制矣。”雷霆之势,势为奔雷,如虎于山,鲸于海,一招制敌,不复可制。焙炙法:刀舞如阳,焙热如火,施以灼热光芒,以驱除敌手。山寨村民一般在村寨主的引领提导下,集体列队常练习刀法,起始练习有“活桩取臂”法,也主要用来练习组合刀法。练习者立木人桩前,右手正握刀。助手站于木人桩后,用长棍从木人桩左侧刺练习者上盘;练习者速用右手刀左上斜划棍头(助手立即将棍收回),接着快速滑步沉身,右刀平划木人桩腿部,然后再挺刀刺木人桩腹部。清溪村寨由此人人尚武有力,民风彪悍,山高皇帝远,自成一体,大内高手追杀到清溪村寨,惧怕山民,不敢上山进村寨追捕,只得暂停,等待后续增派人员,以及下旨到当地官府再行追杀令。智空玄觉和尚禅师化名空宇武庵,白天躲藏在清溪村寨教授武道、与寨主议事练兵,夜晚就潜跑到今位于安徽省休宁县璜尖乡与源芳乡的交界处的山顶的仰山,号称“莲花佛国”。“黄山大而嵲,白岳秀而奇,仰山幽而峻”。仰山,位于璜尖岭北麓,与源芳交界处,海拔1188米,是历史上的佛教名山。仰山地势奇特,四周群山环抱如莲花,花中一片开阔地,足有200多亩的高山空地,长满了草,形成一块高山上巨大的草甸,仰山寺全名“敕赐仰山真觉禅寺”,唐僖宗乾符六年(879),慧寂禅师前往仰山开辟道场,周边大批僧侣、佛教信徒闻道前来礼佛受戒。智空玄觉和尚禅师进入仰山寺,仰山寺前后共有四个大殿,砖木结构,大门上方悬“敕赐仰山真觉禅寺”匾额,正殿中间一墙相隔,分前厅后厅,两边各有通道,地面为青石板铺成,前厅正殿正中,是一个巨大的座台,坐着阿弥佛坐笑像,两边分别是十八罗汉和二十四朝天,还有一口足有400斤青铜铸制的大钟。后厅设天井,分别有香炉、钟、鼓和案桌等。副殿上下两层,均有厢房,一层大厅正中有一个很大的佛像,二层有专门的道场。智空玄觉和尚禅师拿出自己身藏部分的钱币,在仰山寺的门口修建一个操场,操场作为祭祀使用,可容纳5000人,雇当地村民民工开完一个鱼塘,鱼塘养殖了一些观赏鱼类,也可用于香客放生。并在仰山门前水口处的一棵两个大人才能合抱过来粗壮的银杏树,附近修建一个五昌庙。
第二章
天马入梦你是什么回事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