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反他娘的,跟着咸丰爷反大清啦!新年快乐,恭喜发财

大清同德元年,正月十五。这本该是阖家团圆,热热闹闹吃着元宵的好日子,可在山东济宁州,这年味儿却被寒风大雪刮得一干二净。北风呼呼地吹,大雪片子跟不要钱似的往地上砸,整个济宁州城就像被一层愁云死死罩住,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瞅瞅这济宁州城内外,到处都是拖家带口的难民。这些人都是从淮安、徐州、海州那边,跟着从宝应战场败下来的清兵一路逃过来的。

说起来也怪可怜,好些人本是有房有地、日子过得还算滋润的中上人家,可这乱世兵祸一来,管你是富户还是穷汉,还不都得跟着遭殃?为了躲开那传说中专门找有钱人下手的粤寇发逆,只能咬咬牙,撇下家业,跟着曾佳.国藩“国大人”节制的湘军、淮军、鲁军,一路逃到了这小小的济宁州。

原本的安稳日子没了,如今只能在这冰天雪地里挨饿受冻,为了一口吃的,啥尊严不尊严的,都顾不上了。

“国大人”虽说已经想尽办法救济这些难民了,可粮食就那么多,人却越来越多,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从南边几个州府陆陆续续逃到济宁州的败军,前前后后加起来有三四万,他根本安排不过来。大部分败军只能挤在城外的临时营地里,住的是破得不能再破、四处漏风的窝棚,吃的是几个玉米面窝窝头和几块干巴巴的蕃薯干,能勉强不饿死就不错了。

也就曾佳.国藩最亲信的“吉字营”“英字营”“岳字营”这些湘军骨干,还有跟着僧格林沁、胜保退到济宁州的八旗新军官兵,能在城里找个有屋顶的地方住下,吃上一口热乎的米面。

就靠着这些人,曾佳.国藩才勉强在济宁州稳住了局面,没让这摇摇欲坠的摊子彻底散架但谁都知道,这安稳也就是暂时的。

漕运总督衙署里头,曾佳。国藩站在舆图前,手指轻轻滑过“海州”两个字,脑海里就浮现出马新贻前几天那哭哭啼啼、满嘴跑火车的模样。这马新贻说什么“老太爷勇冠三军,赤膊上阵,奋勇登城,万夫不当”。

他曾佳.国藩可是耕读传家,哪来这么个猛张飞似的爹?等等,好像还真有个浑身肌肉、看着就不好惹的便宜阿玛,就是黄世杰那个好学生帮忙找来的!一想到这个爹,曾佳.国藩就头疼得厉害,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开了。

马新贻还说,“疑似咸丰爷在海州城下斩白蛇祭旗,与流民乱约为‘讨伪帝、分田地、抬旗籍’,所以能聚众数万,横行淮北”。这听着也太离谱了,海州到底出了什么妖蛾子?这大清都乱成一锅粥了,怎么又冒出个不知道真假的咸丰在那儿举兵闹事?要是假的也就罢了,派兵去剿灭就是,可万一要是真的曾佳.国藩都不敢再往下想,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大人!衙门外来有人自称是老太爷,从海州过来的”一个戈什哈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告,脚下的雪泥在地上留下一串脏兮兮的脚印。

曾佳。国藩一听,脸瞬间就黑了。从海州来的“老太爷”?还能有谁,肯定是那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假爹!之前帮着不知道真假的咸丰攻打海州,现在又跑到济宁州来,指定是来当说客的。想到这儿,他忍不住怒道:“什么海州来的老太爷?假的!来人,给我把这个胆敢冒充我父亲的家伙捆了带过来!”

“喳!”几个守在门口的戈什哈答应一声,像一阵风似的冲了出去,眨眼间就消失在茫茫雪地里。

……

同一时间,济宁州城内的另一座衙门里,瓜尔佳。胜保和僧格林沁正面对面坐着,两人手里各捧着一封刚从北京城送来的密旨,翻来覆去地看,眉头都皱成了个“川”字。

看了好一会儿,僧格林沁“啪”的一声把手里的密旨扔在案几上,长叹一口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都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何必闹成这样呢。”

胜保眉头一挑,放下密旨,看着僧格林沁说道:“王爷,您这说的什么话?海州的那个咸丰肯定是假的,咱们必须得替皇上把他除掉,不然我大清就要一分为二,早晚得被长毛给灭了!”

僧格林沁只是摇头叹气:“克斋,你是皇上的心腹,替他铲除隐患是应该的。我就是个蒙古王爷,你看这样行不行,我把城里的八旗新军都交给你,你自己看着办吧。”

胜保点点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那行!我胜保一定替皇上,替大清把这个隐患彻底清除掉!”

他话刚说完,外头就传来赵三多的喊声:“大人,城外大营中的流民败军好像在聚集,恐怕要闹事儿。”

“哼!”胜保一拍桌子,满脸怒容,“这帮家伙,一饿肚子就开始闹事。想当年他们当田主的时候,怎么就不知道给底下的佃户多留一口吃的呢?”

僧格林沁摇了摇头,从怀里掏出自己的令牌,扔给胜保:“克斋,凭这块令牌,我的蒙古马队你随便调,多带点骑兵去,吓唬吓唬他们就行,别把事情闹大了。”

胜保接过令牌,轻轻点了点头:“王爷您就放心吧,我心里有数,保证不出岔子。”说完,他朝僧格林沁拱了拱手,带着赵三多出了屋子。外面的雪还在下,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白茫茫的一片。胜保从赵三多手里接过腰刀,往腰带上一挂,大步朝着城外走去,那架势,就像去干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