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承杰忐忑的说道。

在皇帝和文武百官一致喊打的背景下,此时跳出来泼冷水,肯定不是啥好选择。

可朝廷需要用钱的地方多得去了,前线需要的钱粮,必须立即进行拨付。有前任朱总督的反面教材在,大家可不敢让士卒们饿着肚皮上战场。

一场战役的输赢不重要,万一因为想省钱导致伪帝跑了,责任可没人能够承担。

“首辅,内阁可有对策?”

永宁帝开口询问道。

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现在朝廷没钱,他也不从内库中出了。

当然,就算是想要出,他的内库也掏不出钱来。

没有厂卫在外面帮皇帝捞钱,内库的收入急剧下降,很难存下钱来。

“陛下,前线战事紧急,钱粮必须立即划拨。

指望秋税,时间上肯定来不及。

现在粮价飞涨,五十万两白银能采购到的物资,不及战前的一半。

要供应三省十几万大军,肯定是不够用的,

为今之计,只有挪用其他方面的支出,优先保障前线大军的供应。”

吕寿同缓缓回答道。

只说挪用其他方面的支出,具体从哪儿挪用,却是闭口不谈。

一看就是老狐狸,不想说出来得罪人。

“六部上报项目吧,近期哪些大额开销,可以暂停的都给朕停了。

等朝廷财政宽裕之后,再给补上。”

永宁帝摆手说道。

熟悉的场面见的多了,他也习惯拆东墙补西墙。

有些事情,拖上一拖,事情也就过去了。

只要后遗症不是太严重,他都能够接受。

“陛下,今年是治理黄河的大修之年、

按照之前的计划,这个月该拨河堤款了,共计约八十万两。

如果不及时拨款修复河堤、疏浚河道,一旦遭遇洪涝,必然酿成大祸。”

明知道会被砍预算,工部尚书沈启元还是想挣扎一下。

在大虞朝,所有下拨的经费,那都是钱。

八十万两的巨款,无需刻意伸手捞钱,光过手的漂没,都足以他吃饱。

朝廷下发的俸禄,宝钞占比越来越高。

工部上上下下,都指着这笔款子,补贴一下家用。

现在一下子没了,他都不知道回去怎么交代。

至于后续财政充裕了补上,那都是糊弄鬼的。

自今上继位之后,大虞朝哪天太平过,往后的财政只会越来越困难。

“西北之地连年干旱少雨,北方已经十几年未爆发过水灾。

短时间内,黄河决堤的可能性不大,治河工作先延后吧!”

永宁帝点了点头说道。

不知为何,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内心深处他总感觉不安。

考虑到北方的实际情况,短期内黄河出事的概率不大。

“除了治河工程外,马上要支出的大额开销,就是百官俸禄和宗室勋贵禄米。

今年以来,朝廷已经拖欠了两个月,若是再拖欠下去怕说不过去!”

庞承杰无奈的说道。

他不想做这个恶人的,可这些钱是户部负责发放的。

不拿到朝堂上说清楚,突然给扣发了,官员宗室勋贵能去堵他的家门。

“局势艰难啊!

罢了,老夫带头捐献一个月的俸禄!”

一名头发白老者率先开口道。

这种得罪人的事,一般情况下,没人愿意起头。

老者的情况例外,他留在老家的儿子、孙子,全部尽丧于叛军之手。

积累的万贯家财,也给叛军做了嫁衣。

血海深仇,压过了人情世故。

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恨不得将叛军全部碎尸万段。

可惜官军不给力,没有按照他期望的方向发展。

“崔大人能为朝廷慷慨解囊,作为内阁首辅,本官也当仁不让。

陛下,臣愿意捐献一月的俸禄。”

吕寿同果断跟进道。

有人开了头,就是他首辅展示担当的时候。

反正到了他位置上,钱财就是一个数字。

平常时期,就算是想钱都不容易。

就算是想要买些什么,外面想替他付钱的,能够从京师排队到琼州。

不过这仅限于个人私事,换成了公事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哪怕是征收一文钱的商税,都会遭到强烈抵制。

想要解决朝廷的财政困境,他这个首辅也无能为力。

没有丝毫犹豫,南方各省的官员第一时间跟上。

以往的时候,他们是最讨厌这种募捐的,在叛军威胁下被动成为了积极分子。

大部分官员都表了态,剩下的官员迫于压力,也只能强忍着不情愿跟进。

满朝文武的表现,让永宁帝很是满意,终于了有众志成城的样子。

如果还是像往常一样,遇到问题就吵吵吵,那才完犊子。

“既然诸位臣公都做出了表率,朕也代表宗室捐出一月的俸禄。

大军钱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平叛的问题。

徐阁老上奏,说各省相距甚远,难以统一协调指挥。

为了更高效的平叛,希望朝廷分别设立云贵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湖广总督、江南总督。”

永宁帝的话音落地,群臣瞬间傻眼。

揽权的大臣多得去了,这种主动拆分手中权柄的官员,还真是少见。

一下子蹦出了五个总督,除了从舞阳侯手中挖走福建之外,剩下的诸省都是受徐文岳节制的。

一旦完成了拆分,徐文岳这个总督军务官,就成了变相的湖广巡抚。

在百官议论纷纷之时,聪明人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能够让徐阁老主动分权,并且一下子玩这么大,要么是为了消除皇帝的猜忌,要么是东南局势恶化。

毫无疑问,被叛军围困在襄阳城中的徐阁老,不值得皇帝忌惮。

看似手中的权柄很重,但那是依附皇权之下的。

徐阁老本人在军中并没有根基,麾下的小弟也多是文官。

打打嘴仗还行,威胁皇权差的远了。

不是前者,那就只能是后者。

东南局势已经恶化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不想背负骂名的徐阁老,主动进行分权甩锅。

只是这个推论,也存在着瑕疵。

三省联军在战场上打的非常不错,眼瞅着就要抓住伪帝。

京营大军也南下了,等适应了那边的气候,就该叛军倒霉了。

(本章完)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