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岁的孩子。
朱棣不语,只是默默地咬下一大口窝头。
“四弟,等到雄英长大了,那时候老百姓应该能过上好日子了吧。”朱标宠溺的摸了摸朱雄英的小脑袋说道。
朱棣脸上挤出一抹笑容:
“不用等这么久,臣弟相信,等到大哥当政的时候,我大明已经家给人足,斯民小康。”
朱棣的这番马屁拍的朱标极为舒服。
朱标虽是面带笑容,但他也明白此时的大明朝初创不久,许多事情都还得一步一步来,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四弟,如果我看不到那一天,你也一定要替我看到。”朱标笑着拍了拍朱棣的肩膀。
朱棣眼神微动:“若真有那么一天,臣弟尽力。”
朱标一时未能听清朱棣所言,继续自顾自的开口:
“四弟,一定要做一个为大明戍守边疆的塞王。”
朱棣点了点头,嗯了一声,有些心不在焉。
“唉,四弟你若是乏了那就先回府休息吧。”朱标看出朱棣有些心不在焉,叹了口气打发朱棣。
有些事终归需要自己做。
“臣弟告退。”朱棣闻言连忙答应,最后看了一眼朱雄英,快步离开。
看着朱棣那远去的背影,朱标缓缓开口:
“孤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我朱家的天下,没有贪官污吏的容身之地。”
“青鸾,去,做你该做的事。”
话音落下,屋内传出一道声音:“遵命。”
天下的官员千千万万,一部二十一史,三代以来,有哪一朝哪一代是真的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
做完一切事务的朱标抱起六岁的朱雄英,眼神却愈发凌厉起来,喃喃自语道:
“事情是孤做的,他们要怨、要恨、要诋毁,孤一人当之。”
……
走在半道上,朱棣不停的回想着先前的对话,心中微叹。
家给人足,斯民小康,谈何容易,百姓能吃饱就不错了。
吃饱?
生产力达到了吗?生产关系改变了吗?生产资料所有制改变了吗?
粮食作物改变了吗?
朱棣脑海突然灵光一闪,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自己一直在宫里,王府里居住,锦衣玉食伺候着,完全没有想过吃穿的问题。
上一次沈仪的到访让自己注意到了在穿上可以下的功夫。
那吃呢?
朱棣不自觉的流露出一抹兴奋的神色。
红薯!玉米!土豆!
产量大不挑地,只要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不仅能让百姓吃饱,而且还能省出耕地来改稻为桑。
两难自解,两难自解啊!
朱棣这般想着,突然身子一僵,像是想到了什么,瞬间呆愣在原地。
大清亡了!
拥有红薯、玉米、土豆的大清亡了!
“百姓饿死不是因为土地上产出的粮食养不活自己,而是土地兼并!”
朱棣喃喃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