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亭外阳光透过疏密有致的云层,斑驳地洒在明朝南京应天府布政使司内庭的青石板上,给这座古老建筑平添了几分庄严与温暖。微风拂过,庭院中的松柏轻轻摇曳,仿佛也在倾听这场即将决定国家命运的对话。
此时光芒之下的许慎正身着正二品官袍,那绣有精美飞鹤图案的衣襟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袍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摆动,显现出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他身材魁梧,肩宽背厚,行走间流露出一股稳如泰山的沉着。眉宇间蕴含的智慧与坚定,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缓缓步入内庭中央,许慎的目光逐一扫过围聚在此的官员们,他们的脸上或担忧,或期待,气氛复杂而紧张。他的声音虽不高亢,却因深厚的内力支撑,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宛如一阵春风,吹散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与不安:“诸位同僚,今日我们聚集于此,并非只为议论纷纷,而是要面对一个直击国计民生根本的问题。高原大人的行为,或许在某些人看来过于激进,但在我看来,这正是我大明官员所应有的铁骨铮铮与舍我其谁的责任感。粮政改革,此乃国家根基,怎可不以破釜沉舟之志,力求革新?”
许慎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响在每个人心头,激起一圈圈涟漪。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静默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却又充满希望的气息。
片刻沉默之后,许慎的目光凝聚,锋利如刀,直接锁定在一旁的宁怀谨,沈一,以及那位气质出众的女子——慕容莺:“宁大人,我有此提议,由高原主持此次特别调查,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查明真相,无论这真相背后隐藏着多么不堪的暗流。你,沈一,还有慕容莺,将作为他的左膀右臂,务必保证调查过程的公正性与效率,不容丝毫懈怠。”
宁怀谨,同样身着正二品官服,不同的是,他的身材清瘦,面容清癯,透着一股书卷气与不容置疑的正直。听到许慎的任命,他与沈一对视了一眼,彼此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与默契。沈一,作为宁怀谨多年的同事兼好友,身形矫健,眼神敏锐,此刻的点头不仅仅是对任务的接受,更是对这份信任的回应。
众人垂眸,慕容莺悠悠的站起身,他一身江湖女的装扮,在此时的人堆中仿若异类。
“这俩孩崽子还不是官场中人,走不走怎么走是人家自己的事儿?许兄,别越了轨!”宁怀谨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传递出他对这次行动的坚定信念。“老头子走一趟都无所谓,正好给陛下看看,我还能用。”
随着宁怀谨的话音落下,内庭之中响起了一阵低沉却坚定的响音,仿佛是所有人心中共同的愿望,在这一刻共鸣。阳光更加明亮,照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映出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在这历史性的时刻,一场关乎国家命运与人民福祉的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会议结束,人群逐渐散去,但议论声依然不绝于耳。一些官员窃窃私语,神色各异,既有对改革的期待,也不乏对可能触及自身利益的担忧。
关亭内只剩下此时灰头土脸的巡抚大人,他也是那一身二品官袍,不过此时已是日光西垂,他的目光下带着暗淡,他扫视着此时还留在官亭内的高原,不由得一声怒哼。
“你写了那些东西,你写的明白啊,写的透啊,你为什么不直接给我拿来看看?你我同界为官又同乡十几年……”
“李文远是你左膀右臂,你会动弹吗?我能等百姓能等吗?”
……
无尽的言语将两人的关系越撕越碎,高原的目光之中却仍是带着柔和。
“我知道你的心思,肩膀上芝麻绿豆的事儿,你看的比我重,这我能知道,不管怎么说,我对不起你……”
一语落尽,两人的关系似乎走到尽头。高原自顾自的走出去,他的步履很重,此时无尽的言语在他的耳边炸响,他也没心去听,但话仍是萦绕在他的耳旁。
“哎,你们听说了吗?那高原真是胆大包天,连李文远都敢正面刚。”一个小吏模样打扮的人低声说道。
“是啊,不过话说回来,这粮政腐败的脓疮,早就该挤了。咱们这些小官,还不是整天跟着受气。”旁边另一人附和,眼中闪过一抹同情和无奈。
“我看高原这是有后台啊,不然哪来的底气?”第三个人加入了谈话,语气里充满了猜疑。
而在这讨论的海洋中,李文远默默离开了会场,身影孤独而沉重。一位年轻的官员快步追上他,急切地低语:“李大人,您没事吧?这事,要不要我找人……”
“不必了,”李文远打断了他,声音低沉,“让高原查吧,身正不怕影子斜。若真有错,我自会承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