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了没多会,家里来客人了。

是镇里的联络员。

相当于现在的办事员,有啥指示,由他们来传达。

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老宁家。

“明儿在家吧,畜牧水产站的同志会下来,聊聊林蛙养殖的事儿。

周镇长亲自交代的!”

听闻之后,宁书一喜,这不瞌睡送来枕头了么。

送走了联络员,村长又回来了。

“宁书,我听了几嘴,这林蛙养殖,有搞头么?”

“村长,我也不太确定。”

宁书从他的眼神里,读懂了啥意思。

若是真能致富,作为村长,必然会心动。

“一切,都得等技术员下来后聊聊才知道。

您明天也过来,一块了解了解。

先别和别人说,万一实现不了呢?

而且养殖业都是有风险的,我不听说去年隔壁村的养鸡的都亏了不少钱。”

“行行行,那明天我来。”

显然,老三对于养殖不太感兴趣,东子那得到消息后,立刻过来询问。

宁书则是让老妈明天多准备俩菜,不管结果如何,人得招待好,毕竟是镇长派来的人。

说了大概十点到,妈妈和奶奶两人一大早就起床忙活了。

老张头听说后,也送了些熏肉,东子同样逮了只鸡过来。

九点五十分,人到了。

除了本镇的同志外,还有一个陌生人。

在他的介绍下,得知是清远县负责已经开展养殖的农户。

过来是谈事的,宁书将三人邀请进屋,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茶水以及花生瓜子招待着。

“我能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有条件!”

对方很直接。

“我养林蛙,已经有七八年的经验。

林蛙,不是那么精贵的东西。

但真正养起来,也并不容易...”

一人说,几人听,大概半小时的功夫,宁书大概明白了咋回事。

现在的林蛙养殖,基本以半人工为主。

啥叫半人工。

首先养殖的地点在野外,比如宁书发现的那条河圈一片,作为养殖场。

在繁殖期,蝌蚪期,变态期,进行人工干预养殖。

转化为幼蛙后,就不管了,让其正常在自然中生长发育。

如此长大的林蛙,不仅可以提高蝌蚪生存率,还能最大程度保持肉质的鲜美。

“为什么不全人工呢?”

东子的问题,对方也给予了回答。

“做不到。

我们不止一户人尝试过全人工养殖,但遇到了非常多的问题

蛙圈要建成什么样的,不清楚,

大蛙的饲料,如何过冬,以及最关键的疾病控制,都不懂。

不瞒你们说,在这方面,我们花了不少冤枉钱和时间。”

宁书表示理解。

他在后世喜欢吃林蛙,也稍稍问过。

那会依然是以半人工为主,说明这问题几十年都没能完全解决。

“而且,就算半人工养殖,也不是那么容易。

我不可能白教你们,需要学费。

三百块钱!

明年开春,到我那去帮着干活,包吃包住,能学多少,看自己本事。

另外,你们这儿我不太熟悉,几百公里远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