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上功夫,宁书再度成为了几个村里的风云人物。

那位神婆行骗几十年,都没被发现,不说信徒吧,但有不少人还是信她的。

有时候生病了,不找大夫,而是寻她要些香灰符咒,要不了两天,好了!

对此,宁书也做出了解释。

香灰里其实混合了一些常见的药物,表面上是鬼神之术,实际上...

传出去后,有些人将信将疑。

不过,当隔壁村的发现神婆连夜搬家了,都明白咋回事。

华建本人更是说服力十足的证人。

过了两天,病完全好了,继续生龙活虎。

插曲过去,就这样,时间来到了十月底。

在祖国的南方正在享受凉爽的秋天,屯子已经正式进入冬季。

对于八十年代的人们而言,这属于休息的季节。

大雪天,没地儿去,娱乐活动也是少之又少。

南方人感兴趣的堆雪人,在这儿根本没人做,打打冰嘎,拉爬犁,挖雪洞这些,属于孩子们的乐趣。

对于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而言,最近做的最勤的事,大概是到宁书家里唠嗑。

大学生嘛,不管自个还是家人,都希望能与他处的关系好些。

只是往年放假,宁书都没有回家,而是在外头赚钱,过年时才回来呆几天。

终于毕业了,回来之后,带着村里不少人靠着林蛙赚了不少。

在大伙的认知中,他有本事,也许,能成为致富的领路人。

来的人多了,老三觉得不乐意。

“婶!”

这天晌午,老三与东子照常来到宁书家中。

在某个村里人离开之后,他满脸的不乐意,找到了宁妈妈。

“你也太好说话了,煤炭说是借,估计不好还吧,你都没称一下。

虽说买的不少,可也架不住都来借啊!”

整个屯子中,三四百户人家,舍得买炭的,不超过五指之数,绝大多数都是砍柴烧炕。

哪怕家里有点闲钱,靠着大山呢,在他们看来,卖炭,纯属铺张浪费。

宁书家有点特殊。

劳动力只有他一个人。

可是,却有些“不识好歹”的,打着试试看煤炭如何,过来借个几斤十几斤回去,要是好,自己明年也买。

村里人,都有各自的口碑。

本质上当然都不坏,在老三看来,就是贪小便宜。

“拿点拿点呗!”

宁妈妈倒是想得开。

“前两年家里困难,大伙没少帮忙,现在稍稍好点,没啥!

宁书也说过,以后人只会越来越有钱,像是煤炭啥的,会成为煤油灯一般常见!”

老三听了后不以为意。

“那也是以后的事儿,我不喜欢这样贪便宜的人。”

“行了!”

宁妈妈笑了笑。

“我心里有数,宁书不是说要去冰钓么,你回去拿点厚衣服,晚上上家里吃饭。”

“谢谢婶儿。”

冰钓,算是年轻人们在冬日里的娱乐活动之一。

雪下的久了,整个河面都冻了起来。

只是村子边的水域都比较浅,需要往村尾走一段,找到深水区,相对更容易操作一些。

今儿三大一小,点点正是喜欢玩闹的年纪,听到哥哥要去钓鱼,非得跟着。

宁书自然不会拒绝,将她包成了个小粽子,不知道穿了几件衣服,走路都有些费劲。

虽然有些行动不便,但防御力直线上升,哪怕摔倒也绝对不疼。

除此之外,还弄了床旧棉被扛着,与东子,老三一块去到了河面上。

东子力气大,负责凿冰洞,宁书则是与老三捡起柴火。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