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镇长正好在,得知宁书的来意之后,他的说法与其一致。

如今各行各业正在发展中,镇里已经出现上百头猪,几百上千鸡鸭的大规模个体养殖户。

东子有这个想法,绝对是好事。

林蛙,相比于常见家畜,有很大的不同。

在喊来畜牧水产站的工作人员了解之后,对方表示有听说过。

之前学习的时候,来自其他地区的提了一嘴,但没有深究。

对此,周镇长让他找找相关资料与人员。

聊完正事,他单独留下了宁书。

“你...真挖了根老参?”

送自行车可是大新闻,估计县城都传遍了,周镇长知道也不奇怪。

“对,拿到燕京,卖了两千多。”

周镇长点点头。

“你这,属于横财,俗话说的好,人无横财不富,两千多不是小数目,可又不够躺平一辈子。

年轻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的规划,总不能坐吃山空。

而且你发现没,物价一年年都在上升,说明大伙都在赚钱。

我觉得,再过几年,万元户都不稀奇了,百年的老参,可不是天天能遇上。”

宁书喝了口茶。

“镇长,我知道您的好意。

规划我自然是有的,不瞒你说,前几天已经在县城里买了套房。

借了一部分钱。

对于我个人而言,赚钱,比较重要,一个月二三十,真没啥意思。

东子提出的林蛙养殖,如果真的可行,我肯定会投资,并进行管理。

另外再和您说件事。

广东的胡老板打来电报,林蛙在他那的销路非常之好。

到时候如果能建立起产业链,不仅是我,甚至能带动整个镇子的经济。”

周镇长听得出宁书想表达的意思,靠山吃山嘛。

“你是人才,读的书比我多。

年轻人想要自己闯闯,没毛病,而且,还是为家乡做贡献。

人工饲养的问题,我这里会帮你催催,争取一个月内给你答复。

以后没事常来坐坐。”

“一定,一定,只要您不嫌我话多就行!”

天公作美。

中午婚宴时,还是艳阳高照,待到大伙回到村里不久,起风了。

浓厚的云团短短半小时,便将整个天空占据。

又要下雪了!

对于老宁家而言,今年的冬天,比往年好过多了。

煤炭确实比木柴好。

不用频繁添柴不说,还热许多,屋子里根本穿不上厚衣裳,小丫头玩疯了,甚至出汗了。

当然,这也少不了东子他们几个帮忙,在下雪前,帮着将房屋给修缮了一番。

“点点,小心点!”

冬天嘛,在屋里没啥事。

昨天从周镇长那回来的时候,宁书带了一沓报纸。

除了看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糊墙。

家里墙上的报纸许多地方都破了烂了。

正好下雪没事,妈妈调了一盆浆糊,要将炕边上的报纸先给换了。

对于小点点而言,这就是玩,在炕上跳来跳去。

母子俩则是一边干活,一边笑着提醒她别摔咯。

正当一家人其乐融融之时,外头传来了老张头的声音。

“宁书,宁书!”

“在呢!”

宁书大声回应吼,下炕穿鞋,将老张头迎进了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