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瓦德西后,赛金花开门见山地说:“将军,您的士兵在北京的所作所为已严重违背人道。战争的目的应该是达成和平,而不是制造如此多的杀戮和破坏。您的士兵肆意妄为,不仅伤害了无数无辜百姓,也会让德国军队在国际上的声誉受损。”
瓦德西对此不以为然,只强调战争的残酷性。但赛金花没有放弃,她反复强调整顿军纪的重要性,从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放纵士兵暴行的弊端。在赛金花的多次劝说下,瓦德西最终下令约束士兵行为,禁止随意滥杀无辜。这一举措虽然没有完全杜绝联军的恶行,但北京城内的混乱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和议期间,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击毙,克林德夫人提出了极为苛刻的条件,导致和议陷入僵局。赛金花得知后,主动去劝说克林德夫人。她诚恳地对克林德夫人说:“夫人,我理解您失去亲人的痛苦。但现在如果和议破裂,战争将会继续,更多的人会失去生命。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为克林德先生立牌坊,既能表达中方的诚意,也能让您的丈夫得到应有的尊重,这是结束这场灾难的好办法。”
经过多次沟通,克林德夫人最终被赛金花的真诚所打动,同意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为克林德立牌坊。这一难题的解决,使得和议能够顺利推进。
赛金花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这些举动,极大地减轻了北京百姓所遭受的苦难。尽管难以确切统计她拯救了多少生命,但她的勇敢和智慧,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了历史中一段令人铭记的故事。
她还在开和议时,为解决德国公使克林德被击毙后的棘手问题出谋划策,劝说克林德夫人同意以皇上的名义给克林德立牌坊结束此事,使得和议能够顺利进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一个弱女子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而奔走,这种勇气和担当令人敬佩。她的行为,不仅展现了她的善良和正义,更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觉醒和力量。
赛金花的善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听到民间“妓女救驾”的舆论,觉得脸上无光。又因赛金花的妓院里有个妓女吞鸦片自杀,慈禧便以此为由头,给赛金花安了个“逼良为娼”的罪名,将她关进监狱。在监狱里,赛金花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屈服,而是四处托人,上下打点,最终得以出狱。
1903年她出狱后,还被驱逐出北京,从此生活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赛金花四处漂泊,生活无依无靠。
几年后,她结识了沪宁铁路段稽查曹瑞忠,两人很快成婚。赛金花本以为能就此过上安稳的生活,可命运并未眷顾她。婚后不到一年,曹瑞忠便因病去世,这使她再度陷入孤独与无助的深渊。无奈之下,她重操旧业,在上海艰难谋生。
1913年,赛金花结识了时任江西民政厅长、参议院议员的魏斯炅。魏斯炅对赛金花的遭遇十分同情,两人在相处中逐渐产生感情。
1918年,赛金花与魏斯炅在上海正式结婚。婚后,赛金花改名为魏赵灵飞,过上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然而,这份平静依旧没能长久。1921年,魏斯炅突发急性肺炎,不幸离世。
魏斯炅的死,让赛金花的生活再度崩塌。她被魏家夫人拒之门外,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带着老佣人顾妈回到北京天桥居人里胡同。这里是北京下层人居住的贫民窟,赛金花住在一所破旧的小院中,生活穷困潦倒。曾经的风光无限早已成为过去,如今的她疾病缠身,只能依靠典当衣物和邻里的接济艰难度日。
即便生活如此困苦,赛金花也从未向命运低头。她偶尔会与邻里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言语中满是对过往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越来越差,行动也愈发不便。
1936年11月4日,在贫病交加中,赛金花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享年73岁。从出狱到去世,这33年间,她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却始终以顽强的意志面对命运的捉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让人无限感慨。
赛金花病故后,消息传出,南北各报争相刊载。北平各界以京师总商会会长孙晋卿、沧石路总办潘毓桂等领衔发起治丧,组成“赵灵飞治丧处”。
各界纷纷捐款助葬。如名画家李苦禅等在中山公园春明馆举办画展,展销近作,将得款改作丧葬费;北京梨园界名伶公议演出义务戏4台,得款全部作为助葬之用;上海40年代话剧社将募得的100元捐款电汇到京等。
12月6日在黑窑厂三圣庵召开临时谈话会,决议将赛金花灵柩上漆三道;根据赛金花生前遗愿,将其母亲潘氏灵柩起灵,与赛金花并葬;订于12月15日开吊,12月16日发引;安葬于陶然亭锦秋墩香冢西坡。还有人提议为赛金花立碑,“赛金花之墓”5字拟请齐白石题写等。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赛金花作为一个出身卑微的女性,在那个封建礼教根深蒂固的时代,她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赛金花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自由生活、努力活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