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朝阳缓缓升起,玉门城内的喊杀声已经渐渐平息。

玉门县城内的吐蕃军已经悉数被杀或被俘。

当玉门县中藏在家里的许多百姓,在第二天偷偷打开门窗缝观望时,只看到了沿街巡逻的沙州兵。

他们甲胄齐备,步伐整齐。

他们没像吐蕃兵一样,一进城就挨家挨户劫掠。反而一个个秋毫无犯,只是时不时找到了藏匿的吐蕃士兵,才动刀兵。

就算追到了百姓家中,抓到人之后,还会把打翻的东西摆好了。而损坏的物什,都会有统一的人过来定损赔偿,写下欠条。三日内可以到玉门县衙领取赔偿。

许多百姓被吐蕃人劫掠怕了,一个个不敢出门。沙州兵也会自己根据定损价格,写下欠条,放在院子内显眼的地方。

这都是王庸写在赤心营军规之中的。

这一幕幕看得玉门的很多百姓吃惊不已。

老一辈人总是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可这些沙州兵进城后,不但秋毫无犯,弄坏了东西还会赔偿。甚至一个个过来写欠条的沙州兵,都是客客气气得,而且写的欠条,基本也都是按照玉门商行给出的市场价赔偿的,都没算折旧。这种军队,就连听故事都没听到过。

一个拿到欠条的白发苍苍的老者,含泪说道:“王者之兵,禁暴除害,非争夺也。自我大唐河西沦陷六十载,终有仁者之兵解救万民矣!此乃王师!王师啊!儿孙们,快快扶老朽出去,把藏起的粮食酒水都拿出来!老朽要去恭迎我大唐王师!”

渐渐地,玉门百姓从清晨的恐惧不安,到疑惑不解。等王庸他们拆完了城外大营,准备全军入城时。东门门口已然站满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百姓。

玉门城经历了几天的浩劫后,百姓在今天终于迎来了希望。

当王庸带着赤心营、后勤民夫和俘虏营的人来到东门时,也被眼前的一幕吓到了。

不宽的东大街之上,站满了百姓,稍富之人拿着米酒胡饼,贫穷之人则是奋力欢呼,痛哭流涕。

人们一个个也不知道该喊什么口号,渐渐统一高呼着:“大唐万盛!大唐万盛!”

王庸此时看到此景,然后对身边的刘二有下令说:“刘副将,传令下去,百姓给的粮食和酒水,都不能吃拿,只有清水可以喝。谁敢违令,杖责三十,功劳全消。”

“是!”刘二有即刻下去传令。

王庸身后部队听到这条命令,纷纷应是。

且不说王庸定的军规本来就不允许。现在他们之中很多人可都是有吐蕃人头在手的,一个人头代表着20亩良田。没有人头的,此次也有折算的功劳,按照王庸的规定,此战他们是可以多分5亩地的,他们可不敢因小失大。

王庸的军队入城了。

其实龙骧营、鹰扬营和部分的赤心营将士昨晚就已经接管了全城。正在四处维持治安,重建秩序。

眼前就是留守的后勤部队,但就是这样的后勤部队,也让玉门百姓们看的一个个震惊四周,激动不已。

只见王庸穿着一身顶盔掼甲,腰挎短横刀,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之上,威武霸气的从城门之中进入。

周围百姓皆赞叹,好一个英武的少年将军。

而王庸周围都是队列整齐的赤心营将士也不落下风。所有将士身穿统一深青色圆领袍,外挂一层皮甲,包头巾,配红色抹额,迈着统一的步伐,进入玉门城。

整个队列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昂首挺胸,精神抖擞,衣甲齐整,兵器闪亮,旌旗招展,威严有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