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嘴唇蠕动了好半天,“少爷,赶紧进府。”
福伯知道少爷一路风尘朴朴,这会儿不是唠嗑叙旧的时候。
尽管他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是他始终是恪守着下人的本分,先把少爷照顾好再说。
王家祖宅的东厢房是当年王安平的居所。
当王安平迈步走进房间的一霎那,瞬间泪水模糊了视线。
一切的陈设都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什么都没有改变。甚至自己走的时候忘记带走的那只竹蜻蜓还依然放在床头。
斗转星移转眼十载匆匆而过,可儿时的记忆却愈发深刻。对于老宅里的一切,在脑海里都是那么的清晰。
这都是老管家福伯的功劳。
“福伯,这些年难为你了!”王安平忍着泪水背对着老管家道。
“少爷,这都是老奴该做的,当年如果不是老爷、夫人收留我,无处可去的我恐怕早就饿死街头了。
虽然老爷不在了,但是少爷还在,为少爷守好祖宅是老奴应尽的职责。”
“福伯,来了北京我就不走了,过一阵子我娘也会来,她老人家在信中都给你说了吧?”
“老夫人说了,老奴一切都准备好了。
按照脚程,她们也快应该快到了。
对了,府上最近新添了一些下人,他们还都没见过少爷,待会儿老奴把他们叫过来认识一下方便照顾您。”
正说话间一个十四五岁的丫头走了进来:“福爷爷,这位就是少爷吧?”
福伯看到来人点点头:“翠儿,还不快见过少爷!”
“婢子翠儿见过少爷!以后少爷的饮食起居就由我来伺候了。”
福伯赶紧介绍道:“少爷,翠儿是我的远房侄孙女,眼看岁数越来越大,也该到了嫁人的年纪了。
所以,我那侄子就把这孩子交给老奴了。
这孩子虽然才十四五岁,不过这两年我悉心教导,很懂规矩的,照顾少爷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王安平点点头笑着道:“福伯的安排总是那么贴心,翠儿,以后再家里不用那么见外。你是福伯的亲人,也就是我的亲人。
所以,你不用拘束着。”
“好嘞!”翠儿答应的很爽快。
王安平知道这个时代的女子婚嫁普遍都很早,十五六生孩子的多的是。
而一些穷人家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都希望能进大户人家或者权贵人家为奴为婢。
等契约期满之后回到乡下再婚配是比较抢手的。
要知道权贵之家出来的哪怕是个丫头回到乡下嫁一个小门小户也是很抢手的。
毕竟在主人家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礼仪规矩什么的都懂得,总比一个土生土长的乡下妞要好的多。
还有就是她们见过世面,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翠儿的爹娘把这孩子送到福伯身边调教,恐怕也是有这方面的意思。
福伯这个时候又开口道:“少爷,老夫人来信说您身边跟了个长随叫王大器,怎么没见他跟您一起回来?”
自己出海遇险的事情金陵方面守口如瓶,老娘是不知道自己出事了的。
这些都是在天津上岸之后,京师派来接应郑和的使者亲口说的。
当时自己和宝庆生死不知,朱棣两口子也是怕王夫人承受不住丧子之痛,所以在没有确切消息之前,朱棣下旨对外封锁消息。
“呃,我让他帮我办事去了估计得过些时候才能回来呢。”
王安平只能先糊弄过去再说。
对于王大器,福伯并没有那么上心,他也只是例行过问一下而已。
毕竟老娘在信里提到的是一主一仆两个人来的北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