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子家中,大嫂起初整日沉浸在悲伤之中,常常对着大哥的遗像发呆落泪。老臭和爱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变着法子哄大嫂开心。每天,老臭爱人都会精心准备大嫂爱吃的饭菜,变换着花样,希望能勾起大嫂的食欲。老臭则一有空就陪大嫂聊天,聊过去的家常琐事,聊大哥在世时那些有趣的回忆,试图用熟悉的话题打开大嫂的心结。
孙子更是贴心,放学后第一时间就跑到奶奶身边,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儿,模仿老师和同学的样子逗奶奶发笑。周末时,还会拉着奶奶一起玩游戏,下棋或者打牌。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大嫂的脸上渐渐有了些许笑容,悲伤的情绪也慢慢得到缓解。
日子久了,大嫂觉得不能一直这样消沉下去,她想起大哥生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书法的执着,决定重新振作起来。一天,大嫂主动提出想去看看大哥留下的那些书法作品。老臭连忙将作品一一找出来,摆在客厅里。大嫂看着一幅幅熟悉的字迹,思绪飘远,泪水再次模糊了双眼,但这次,她的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
此后,大嫂开始参与一些社区组织的老年活动。她加入了一个手工小组,跟着大家一起学习编织、剪纸等手艺。一开始,大嫂笨手笨脚的,总是学不好,但她没有放弃。想起大哥面对书法难题时坚持不懈的样子,大嫂咬咬牙,一遍又一遍地练习。慢慢地,她的手艺越来越熟练,编织的围巾、剪出的窗花都有模有样。
在手工小组里,大嫂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她们年龄相仿,有着相似的生活经历,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嫂也变得开朗起来,经常和朋友们开玩笑,笑声又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中。
有一次,社区打算举办一场才艺展示活动,邀请居民们展示自己的拿手本领。大嫂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决定拿出自己的手工作品参加展览。活动当天,大嫂精心挑选了几件自己最满意的编织品和剪纸,早早地来到现场布置展位。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整齐地摆放出来,大嫂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许多居民驻足观看大嫂的作品,纷纷称赞。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走过,孩子好奇地问:“奶奶,这些都是您做的吗?好漂亮呀!”大嫂笑着点点头,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也明白了生活依旧充满美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嫂彻底走出了失去大哥的阴霾。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她会定期和手工小组的朋友们聚会交流,也会帮着儿子一家做做家务,享受着天伦之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嫂坐在院子里的摇椅上,晒着太阳,手中拿着一本相册,里面装满了和大哥以及家人的照片。她一页页翻看着,嘴角微微上扬,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温暖的阳光,洒满了她的心房。此刻的大嫂深知,虽然大哥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将永远陪伴着自己,支撑着自己继续走下去。
痛失老伴意难休,子孝孙贤解闷愁。
巧手新逢生活趣,余晖重拾乐悠悠。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