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跟随张卫年而来的几个衙役都上前拱手:“杜医官,恭喜!恭喜!”
杜西川挠了挠自己的脑袋:“老师,那我现在该怎么做?”
张卫年道:“那自然是要打赏啊!”
杜西川连忙去掏口袋,掏来掏去没有掏出什么钱来,只有几个铜板,他正要让二愣子回去拿银子,一旁的老头竟然发怒了:“你们凉州府,怎么可以如此胡来?”
张卫年原以为老头是来杜西川这里看病的,根本没有理会,直到老头发怒,才发现老头身上有一种无形的气质,绝不简单!
他盯着的老头,狐疑地问道:“这位老先生,你是什么人?”
老头正了正自己的帽子,回道:“承平五年殿试,二甲第四名,沈醉学,不过已经致仕了!”
张卫年顿时肃然起敬,按大渊的科举排名,一甲只有三名,二甲第四名,其实就相当于是第七名,而张卫年当年参加殿试,排到三甲之尾,几乎在二三百名的位置上,两者的差距不是一点点。
而且老头说得是致仕,那就意味着,老头当年一定做过官,而且从老头这个气质来看,这个官做得还不会太小,他顿时便收拢起了最开始的那种咄咄逼人的气势,问道:“这位老先生,对于杜西川取得院案首的事,你为何称为胡来?”
老头气呼呼地道:“你们明显连正式考试都未举办过,却搞出一个案首出来,你们还把大渊朝的科考放在眼里吗?”
张卫年慢条斯理地道:“那请问这位先生?作为凉州的县令,是否有权力组织县试?”
老头点点头!
张卫年又问道:“那试卷是不是该我出?”
老头又点点头!
张卫年又问道:“那阅卷的是不是我?”
老头还是点点头!
张卫年笑了:“那么请问,我作为县令,判卷决定,杜西川为凉州城这一年的县试案首,可有什么地方不符合程序?”
他随手拿出一叠卷子,递给了老头:”老先生,你评判评判,杜西川的答题,可否成为案首。“
老头下意识接过卷子,随手翻看,光看杜西川的字,便要让他大吃一惊,等看到内容时,更是令他惊骇!
大渊的县试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四书五经、经学通论和策论,其中四书五经和经学通论是常规性的,靠的是背诵能力,而策论才能体现考生真正的理解能力。
但这并非无巧可取,主要的办法是读几百年来那些考生的优秀策论,抄其中的优秀文章中的片段。
但这种抄袭有一个大的缺点,其中的中心思想难以连贯,难免有乱入的感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