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县衙,书房。
闲着也是闲着,沈筝坐不住,开始掏出纸笔制定县里新一年计划。
制造琉璃是最紧急的,却不是最重要的,眼下县里最重要的事情还是当属布坊与印坊。
“等卫阙与王广进带回棉花,布坊便直接开工,至于做好的棉布.......”沈筝咬着笔头,“先以同安县为圆心,在周边普及,再让王广进出去跑销售,将铺子开出去。”
开铺子也有讲究,东西虽好,可办事途中也少不了“打点”。
沈筝才不想助长这股歪风邪气,至于如何打点......
上面那位总不能光拿分成,不干点儿实事吧?
“然后便是印坊。”沈筝提笔写下“印坊”两个大字,“纸墨走第五家路子,但也得先了解了解市场价,该比的价,还是得比。”
不是她不信任第五探微,而是布坊又不是她的私有物,她替布坊作出的决定,自是要服众。
“还有医馆。”沈筝视线挤过窗柩小缝,看向外面碧蓝天空,“也不知李大夫那边如何,能否将同安医馆名气打出去,若是能成,医馆便要开始‘开分店’,惠及百姓。”
虽然未曾说出口,但她一直期盼着李时源下一次来信,能干出名气最好,但保证人身安全是一切前提。
至于想将造好的棉布与书籍运至远处,那一定离不开码头,等卫阙回来,得让他多盯着点码头建设,缺人摇人、缺材料采买。
将以上几件事列明后,沈筝最后考虑的才是琉璃与炼钢炼铁。
炼钢炼铁对整个大周来说无比重要,但她却从没想过一人吃下,试验成功后再将淬炼法子交给盐铁司和工部,才是她的本意。
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她都懂,甚至乎她感觉现在的自己都有些贪了。
安排完各项生意,沈筝又将目光放回县里。
要想搞积分,就得搞基建,工农交通业在逐步完善,新的一年县里要抓的,就是基础设施与教育。
这个教育可不单指办县学、教学生,而是研究点儿新东西,甚至乎让县学学子奔出名堂来。
“叩叩叩——”正当沈筝冥思苦想时,房门被敲响,方子彦声音隔着门板传来:“沈大人,大哥来了,我们可以进来吗?”
沈筝放下纸笔,正准备开口,便听门外方文修道:“你这小子,跟着我干嘛,今日你大哥与沈大人有要事相商,你别来瞎搅和,赶紧跟同窗们玩去!”
接着便是方子彦不服气的声音:“沈大人让我走,我才走!”
言外之意 ——你这个大哥算什么!
沈筝轻笑,收好“同安县新一年规划”,唤道:“都进来吧,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哼——”方子彦推门进来,脸上难掩得意。
方文修紧随其后,一进门便满面笑意行了一礼:“在下听闻大人舟车劳顿刚归来,承蒙大人挂念,在下感激不尽。提前祝大人新年喜乐节节高!祝同安县这座世外桃源新的一年一飞冲天,吸引八方人才汇聚,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沈筝就说,论场面话,还是得看方文修。
“承方公子吉言,坐。”
方文修心中其实急得很,但面上却不敢过多表露。毕竟沈大人愿意寻他前来,那便是瞧得起他,沈大人可以开口提,他却不能开口问。
当方子彦显然不懂自家大哥想法,屁股刚挨凳子便急不可耐问沈筝:“沈大人,您唤大哥来是有什么事儿吗?其实您也知道......我在方家还是有些地位......您要是不想见大哥,给我说......其实一样一样的。”
说完,他还朝沈筝眨了眨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