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凡同志这手厨艺真的是自学的吗,颇有一种国营饭店大厨的风范!”

杨厂长说话的时候。

陈宇凡已将冷饭扣进锅中。

米粒撞上滚烫铁锅的刹那,发出滋滋的油响。

他右手铁勺快速搅动,米粒如金砂飞溅,却又被锅沿挡回漩涡中心。

隔夜饭的冷香,遇热蒸腾。

与蛋香、酒香、肉香纠缠在一起,逐渐的漫过院墙,在整条胡同之中扩散开来。

陈宇凡手腕一抖,开始快速的颠锅,铁锅边缘擦着灶台,不断有火苗腾起。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就是赋予这份炒饭“锅气”。

所谓锅气,是中餐里非常讲究的。

从科学层面来说,“锅气”就是在高温快炒的时候,食材与铁锅接触,产生出来的独特焦香风味。

这几乎只有中餐才有。

因为也只有华夏这片土地,才会把“爆炒”的技艺研究、发挥到一个极致。

很多时候,评判一个中餐厨师的水平如何,锅气就是一个重要的评定标准。

因为中餐对于锅气的执着,是非常疯狂的,食材和火焰在铁锅中爆发出来的物理反应,已经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华夏人的血脉之中。

西餐虽然也有类似的东西,也就是煎烤牛排的时候常说的“美拉德反应”,但依旧不如中餐的“锅气”来的强烈和炽热。

滚油裹挟着食材,触碰在220℃以上的铁锅表面,水份极速的蒸发和升腾,糖类与氨基酸在剧烈摩擦之中......会有瞬间诞生出上千种芳香物质!

这便是锅气!

只有最为资深的中餐厨师,才能够平衡其中的一切,需要捕捉油温、翻炒频率与火候的微妙平衡,让锅气达到一种极致,为食物赋予最为独特和炽烈的风味。

为什么很多时候,看似最普通的菜品,却最能体现出厨师的水平。

就是因为——锅气!

越简单的食材,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才能将锅气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自然更能看出厨师的技巧如何。

炒饭就是这样的菜肴。

同理,炒土豆丝也是。

看似谁都会的一道菜,顶级大厨炒出来的土豆丝,和普通家庭主妇炒出来的,就是有着天壤之别。

这区别就产生于锅气的掌控。

这需要长久的锻炼和天生的天赋加持在一起,才能够达到极高的境界。

包括其他的菜系,如同粤菜中最能体现厨师水平的,也是一道简单的菜品,也就是“干炒牛河”。

去任何一个粤菜馆,懂行的人只需要点一份干炒牛河,就能够看出这家饭店厨师的技术如何。

陈宇凡面前的大铁锅中,米粒裹着金色外衣,跃向半空,在太阳光的照耀下,仿佛绽开一片璀璨金雨,蛋花碎成点点星芒,夹在其中。

锅铲轻叩锅沿的脆响里,玛瑙红的火腿丁与翡翠绿的青豆乘着热浪翻飞,胡萝卜粒、干贝粒如碎金般,同样在米粒间穿梭。

陈宇凡的左臂肌肉绷出流畅弧线,铁锅猛地后拉又前推。

这颠锅的技巧,陈宇凡使用的格外娴熟。

哪怕这口大锅非常的重,里面的炒饭也有好几斤,但这点重量......对陈宇凡一个武者来说,可谓是轻轻松松。

在他手中,笨重的大锅如同玩具一般,施展自如。

米浪撞上锅壁,在顷刻间仿佛炸裂成漫天的金砂。

陈宇凡的右手拿着锅铲,顺势一挑。

尚未落下的食材再度腾空,五色斑斓的漩涡中,每粒米都裹着薄如蝉翼的金色油膜。

陈宇凡的手腕再一画圆,整锅炒饭如金龙摆尾凌空翻转,他提前切好的葱花,趁着热浪洒下,点点碧绿落入这金色波涛之中。

最后的一次颠锅,米粒全部落回锅底。

油润而又不干燥,米粒之间颗颗碰撞出细密的沙沙声,听着便让人感到一阵浑身酥麻,同时胃口大开。

陈宇凡熄灭了灶火。

铁锅之中,蛋花均匀点染在米粒的间隙。

火腿丁与青豆错落排列,如星斗排布。

铁锅边缘还粘着几粒倔强的米饭,在余温里滋出淡淡焦香。

“大功告成!”

陈宇凡微微一笑。

对于这次的炒饭,他自己也是非常的满意。

甚至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度进入了心流状态,整个人的身心全部都沉浸在了面前的这锅炒饭之中。

“出锅!”

娄晓娥在一旁,已经准备好了饭碗。

全部都摆在了灶台上,陈宇凡手持铁勺,快速的盛出十来碗饭,分给了饭桌上的所有人。

看着面前的炒饭——

白瓷碗里腾起袅袅热气,米粒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油润的金棕光泽。

青豆如翡翠碎玉似的,嵌在琥珀色的饭粒间,火腿丁渗出胭脂般的油汁,干贝丝蜷成金丝菊瓣,与蓬松的蛋碎彼此纠缠,再有胡萝卜和葱花一红一绿的点缀其中,煞是好看,如同一份珍贵的艺术品。

闻起来,先是浓郁的蛋香味,其中还夹杂着火腿腌制的味道。

陈宇凡亲自腌制晾晒出来的金华火腿,绝非是市场上能买到的货色,可以相提并论的,这品质放眼整个四九城,可能也难找出第二份来。

再细细的去分辨,在蛋香、饭香、火腿香之后,还有一抹海风吹拂般的鲜味,来自于干贝在炒制之后散发而出。

众人都是直咽口水,赶紧端起来就往嘴边送。

如果说本来他们对陈宇凡制作的主食就非常期待,那么亲眼目睹了炒饭的制作过程后,这种期待感就是被放大了十倍、百倍!

都迫不急的的赶紧扒拉着炒饭往嘴里送。

杨厂长夹起一勺炒饭,金黄的米粒在筷尖微微颤动。

他送入口中,细细咀嚼。

眼睛顿时就睁大了,惊讶道:"这炒饭的米粒......外头焦脆,里头还存着糯劲,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放下筷子,回忆道:"只有我年轻时候在南方吃过竹筒饭,那里面的米饭才有这样的口感,但若是论味道的复合,绝对没有这炒饭做的棒!"

另一侧的李副厂长,舀了满满一勺,蛋花裹着米粒滑入口中。

他咀嚼了几下,突然停下动作:"这蛋花...嫩得跟豆腐似的,又带着些许焦香。"

他转头看向厨房,"陈宇凡同志啊,你这火候掌控的......简直比咱们厂的八级焊工还精准啊。"

张科长是个技术出身的人,是知识分子,所以吃起饭比较的文雅,他捧着碗慢慢的品尝。

他忽然抬头,鼻尖还沾着饭粒:"这米粒颗颗分明,可又裹着层薄薄的油膜,既不干也不腻。"

他咂咂嘴:"恐怕只有国宴上,才能有这样美味的主食了吧,没想到我们这些人,竟然这么有口福,今天能够在陈宇凡这里品尝到如此的美味。"

张卫国倒是不在乎那么多。

他和陈宇凡的关系,是在场所有人中,最为密切的,也不需要客气。

再者,他是军人出身,吃饭速度本来就快。

直接端起碗就往嘴里扒拉,在其他人说话的功夫里,他就已经把第一碗饭全部吃完了,又让陈宇凡给自己再添了第二碗。

张卫国憨厚的笑笑。

说句实话,第一碗他吃的太快了,都没有细细的品味出其中的味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